靈帝一副劉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的模樣:“那七成是人家的!”
劉辯乾笑兩聲:“隻要這筆錢能用於國家百姓就行。”
正在這時,有小黃門抱著一摞奏書進殿。
靈帝一見撫著頭,對著張讓歎道:“瞧瞧,都是彈劾你們的!”
張讓又又跪伏在地:“陛下,臣冤枉啊!臣與那楊望平日也沒來往,當真不熟啊!”
“行了,起來吧!”
那個小黃門很熟練的把這些奏書放到靈帝根本不會批閱的地方。
就當張讓以為自己過關了之際,靈帝突然問道:“前幾個月你們人人捐了一千萬錢,現在你們還剩多少家產?夠家人嚼用嗎?”
張讓又又又跪伏在地。
……
靈帝最終也沒拿張讓怎麼樣。
劉辯看得分明,如果說靈帝剛進宮時會因為年幼被宦官哄騙,那麼現在經過了黃巾之亂以及之後的各地叛亂,靈帝其實內心深處很清楚他身邊的宦官很可能是有問題的,但他不能也不願去用士人調查宦官。
隻能說湊活過唄。
張讓等人也敏銳的察覺到這一點,否則以他們死要錢的性子,不會隻為了討好劉辯而各自獻出一千萬錢,兩邊同時討好這筆錢才有性價比。
正如靈帝所預料的,隨著楊黨之事傳入雒陽,對宦官的攻訐之詞如雪花般飄進了玉堂殿。
主持尚書台的盧植雖沒有親自下場,卻也絕不會幫助宦官攔截那些奏書。
其中跳的最歡的如侍禦史鄭泰,一天之內連上七份奏書,換著花樣從不同角度痛罵宦官。
劉辯沒去看他的奏書,但見張讓趙忠等人可是被鄭泰氣的牙癢癢。
劉辯後來才知道,鄭泰是何進剛當上大將軍沒多久時舉薦上來的。
其實目前雖看起來群情洶湧,但還是存在很大一批官員不敢得罪宦官,其中有些甚至是已經投靠了宦官。
皇帝將這些奏書束之高閣,劉辯也懶得去看。
不過很快就有奏書讓他不得不重視了。
何進親自上書,認為劉辯已經到了需要正式拜師的年紀了,希望皇帝可以召集那些已經被赦免的黨錮成員和海內大儒,成為劉辯的老師。
為此何進特意列了一份名單。
上麵有鄭玄、荀爽、羊續、蔡邕、何顒、王芬等人,要麼是被禁錮多年的黨人,要麼是在經學上有所成者。
但擺在首位的既非在經學上聲譽最高的鄭玄,也非經曆了許多磨難的黨人,而是出身汝南袁氏、曾擔任過司徒的太常袁隗。
對於本就十分警惕袁氏的劉辯來說。
袁隗所處的這個位次,圖窮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