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試探(1 / 2)

每當這種時候,劉辯總要煩惱於他現在的身份隻是一個皇子,連組建自己班底的資格都沒有。

偏偏他又不好通過追求封公、封王去謀求開府。

過去,雖然有以王被封為太子的例子,但這些例子的前提無一例外都是被封王者的同期有彆的太子存在。

沒有先例,且在沒有太子的情況下被封王,的確會在某種意義上傳遞出一種失去太子競選資格的信號。

所以,還是要把目標定為太子。

隻是劉辯目前雖然與靈帝相處的還行,但仍有些摸不清靈帝的脈絡。

作為實際上掌握最高權力的統治者,靈帝對於帝國目前存在的千瘡百孔的現狀的態度,讓劉辯覺得他在乎卻又不在乎,簡直魔幻。

由此導致,劉辯開始逐漸懷疑靈帝在他成為太子這件事情上的遲疑,是否真的出於董太後的反對。

所以,劉辯想做一次試探。

不得不說,得隴望蜀是人之常情,劉辯起初覺得能參與到政務處理中就已經足夠了,有實無名也不是不行。

現在,他意識到了什麼叫唯名與器不可假於人,忍不住想再進一步。

不過,劉辯也是有理由的,現在國家這麼亂,他再不出手,還能靠誰啊!總不能靠袁紹、張讓這種蟲豸吧?

目前,劉辯大體有兩種將自己的想法告知何進的辦法。一是利用小黃門和黃門侍郎的製度,直接用官方渠道通知大將軍;二是選擇將這件事托付給梁鵠這樣的中間人,由他代為傳話。

大將軍掌軍事征伐,與負責四方兵事功課的太尉有一定的權力重合,在竇憲之後,大將軍位高於三公。嚴格來說,對於並州匈奴,大將軍何進也有管轄權。

並不算逾矩。

所以,劉辯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第一種。

這是他首次利用固有的製度來聯絡外臣。

第一步,先寫小紙條。

一份正式詔書的形成其實是比較麻煩的,不是皇帝大手一揮,再蓋個印就完成了這麼簡單,而是要經過有司的主官一一圈閱簽名,主官空缺要由副手頂上,還得留下備份,防止有大聰明矯詔。這一圈流程下來,一般一兩天都算是效率高的了。

所以,皇帝在實際處理政務的過程中,碰到什麼事想要大臣們去辦或是出主意,自然不會選擇流程拖拉的詔書,小紙條就此誕生。

理論上,小紙條是內外朝中不存在的東西,沒有實際約束力,大臣們接到小紙條,願不願意照著做全憑自願。

做下了決定,劉辯當即寫了手書一份,言明他對並州匈奴的擔憂,多的也沒說。

靈帝不在,劉辯叫來張讓,把本來由小黃門傳遞的東西交給了張讓,道:“張公可將此手書由黃門侍郎荀彧交給大將軍。”

張讓一愣,拿著手書到玉堂殿門口,交代給了一個小黃門。

對於劉辯來說接下來,便是等待了。

如果何進有回應,那就說明靈帝不在乎劉辯在玉堂殿聯絡外臣,這意味著他給了劉辯更大的施展空間。

若何進沒有回應,就意味著劉辯的小紙條沒有到何進的手上,劉辯則需警惕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