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他很快就意識到,盧植所說的是另一種利好於朝廷的情況,即太守與地方豪族大姓互相對立。而他所要防止的,則是太守與地方豪族沆瀣一氣。
二者需要找一個平衡。
劉辯馬上有了個新主意:“邊郡的郡兵有郡守與都尉各領一半的,不若將內郡的郡兵也一分為二?”
一人一半,夠平衡了吧。
盧植:“……雖無不可,然郡國兵本就不多,討賊時還需合兵一處……”
差點忘了還有平亂這一項,劉辯正要思索著其他方法,又聽盧植繼續說——
“殿下可曾想過,都尉從二千石,都尉丞六百石,新增這些郡國都尉每歲要支出多少俸祿?”
劉辯隻粗略一算,兩千萬錢起步,他便明白,靈帝不一定會同意,畢竟國庫早就虧空啦!錢從哪裡來呢?
他問道:“盧師有何想法?”
盧植道:“我以為,若郡守隻掌一千郡兵,並不需分其兵權。”
劉辯點了點頭:“若地方不生變故,一千郡兵稱不上多,足以維持治安,但郡守可以有招兵之權。”
“殿下想要的,是將州刺史對州內的監察下放到郡中,尤其是對於位高權重的太守。”
劉辯又點頭。
卻半天沒聽到盧植再說話。
“盧師?”
“一時三刻,倉促之間我亦想不出什麼好主意,殿下可有什麼想法?”
保證太守權威、監督太守、確保地方平亂能力、儘可能省錢……
劉辯覺得,他願稱這四項為不可能四角。
他這邊正思考四全其美的辦法呢,有人已經給出了答案。
宗正劉焉在朝會中上書,曰:“刺史太守貨賂為官,割剝百姓,以致離叛。可選清名重臣以為牧伯,鎮安方夏。”
州牧有過前例,成帝時更刺史為牧,秩二千石,待到光武帝建武十八年,複為刺史。
劉焉自薦去最遙遠的交趾刺史部擔任州牧,若非劉辯清楚曆史上的他成為益州牧之後乾的事,說不定會和靈帝一樣,真把他當成一心為國的宗親了。
州牧可以理解為在州這一層麵的郡守。
劉辯這邊正考慮怎麼削弱郡守呢,那邊又搞出一個州牧?弄啥哩!
最關鍵的是,靈帝也有些意動。
其實嚴格來說,曆史上的靈帝,一共就派出了三個州牧,分彆是幽州牧劉虞、豫州牧黃琬、益州牧劉焉,三人上任後都很好的平定了州內的叛亂。
除了本就彆有用心的劉焉封禁了蜀中道路,另外兩人皆保持住了對漢室的忠誠。
劉虞拒絕了袁紹擁立他為帝的企圖,黃琬則與王允一同謀劃殺了董卓。
即便如此,對於劉辯來說,權力如此之大的州牧絕不可取。
他找到靈帝,勸說道:“宗正言刺史太守盤剝百姓,以致離叛,焉知州牧不會行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