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製度,太子宮的配置其實是個小內朝,尤其是光祿勳下和少府下那些常與皇帝接觸的官職,在太子宮中皆有對應的官職。
這樣能夠保證太子在監國時,有一套太子熟悉的係統,幫助太子更好的處理政事。
皇帝考慮到劉辯不會住在太子宮,若是在太子宮另設一套體係,未來幾年太子屬官還不知能見太子幾麵。
考慮到劉辯每天處理政務,乾脆以光祿勳丁宮為太子率更令,以少府樊陵為太子家令,以太仆黃琬為太子仆。
自九卿以下如謁者、侍中也是一一對應。
從這點就能看出來,皇帝對劉辯已經是非常信任了。
畢竟有漢一代還沒經過南北朝與隋唐的洗禮,父慈子孝的事情發生的還是比較少的。
不過這些也導致了劉辯發現,他當了太子之後,好像和之前的生活沒啥變化。
來自河西的軍報在劉辯正式成為太子之後才到。
蓋勳輪番進攻、襲擾,取得了不小的戰果,雖未能攻破敵營,但已經使得白波賊軍心動蕩。
後與董卓合力,大有斬獲。
白波賊郭太被物理消滅,隻有一部分賊人跟隨休屠各部逃竄,這本是一件極大的好事,但……
與這份戰報一起來的還有一份。
東部鮮卑入寇,太原郡都有了鮮卑人的蹤跡。
鮮卑是如今草原上的霸主,在北匈奴離開之後,原本活躍在燕山北的鮮卑迅速占領了空出來的漠南漠北地區。而漠南西邊的陰山,緊靠五原雲中二郡。
當初北匈奴西遷,投靠漢室的北匈奴部眾人數快要比上內附南匈奴了。二者雖都被安置在並州,但漢室不會允許南北匈奴兩部合一。
在種種原因之下,後投降的北匈奴部眾掀起了叛亂,最終離開並州返回了漠南漠北。
對此,南匈奴人自然是不滿的,他們不僅想吞並北匈奴,還想回到漠南漠北。但失去一個邊境屏障,同時還會增加一個邊患,這種事朝堂當然也不會乾。
後來,這些殘餘的北匈奴部眾並入鮮卑,原本就在膨脹的鮮卑勢力再度大漲。
這些部眾中後來出了一個很有名的姓氏——宇文。
這時鮮卑其組織渙散,號令不一,其對於漢室的威脅還不算大。
但桓帝時,鮮卑各部推選出了一個首領,檀石槐。
此人在時,效仿匈奴人的社會結構,將鮮卑人分為東、中、西三部,他自領中部,居於代郡上穀之北。
此後,檀石槐年年帶兵劫掠邊郡,自五原到遼西,漫長的邊境線處處都有鮮卑人的身影。
甚至出現過一年之內數次劫掠的情況。
十幾年前,在檀石槐死前,皇帝曾力排眾議,發動過一次針對檀石槐的攻擊,除了漢軍之外,使匈奴中郎將、護烏桓校尉等皆率兵進攻,但最後大敗而歸,不得還者十之八九。
檀石槐死後,他的兒子和連能力不足,不能得到部眾的信服,在某次劫掠北地郡時被人射死,鮮卑再度分裂。
除了遼東遼西的一些小部族外,剩餘的鮮卑總體分為三部,大致上繼承了檀石槐時代的東中西部。
並且,在檀石槐之後,原本實行推舉製的鮮卑變成了父死子繼,組織程度再一次提高。
這次襲擊就是來自於接納了原本北匈奴部眾的西部鮮卑。
原本用來護衛邊境的南匈奴陷入內亂,單於權威不足,各部皆有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