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朝堂之中沒有下一個罵“當斬太尉以謝天下”的人了。
崔烈的話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當初光武帝遷邊民置於內郡,後來雖然又遷了部分回去,但漢人安土重遷,兩次遷民代表朝廷的官員都乾了不少缺德事。
並州和涼州的情況一樣,越遠離雒陽的地方漢民越少。不如將這些人接回來,讓鮮卑人去和匈奴人搶草場好了。
雖然沒有罵崔烈的,但有不同意他的人。
侍禦史王允。
他慨然問崔烈:“昔日以羌亂,東遷涼州數郡郡治吏民,百姓不從,惡吏推倒房屋,燒毀麥田,由是百姓離心,生活不能維係者數不勝數。如今涼州的狀況,難道能說沒受此事的影響嗎?而今太尉準備如何遷離百姓?況並州本是漢土,如今鮮卑尚未到不能抵擋的地步,如何能輕言棄守?”
昔日侍禦史鄭泰因為得罪了皇帝和劉辯,最終在幾個月後被人參曾結交匪徒,他曾經的門客參與了叛亂,證據確鑿,因而被免官。
何進於是舉薦從事中郎王允為侍禦史。
王允作為並州人自然不能說一點私心都無,他出身太原,一旦崔烈的話成真,就意味著太原將成為真正的邊郡,這是宗族家人都在太原的他不願意見到的。
其實由此也能看出一個地域在朝中有人做官的好處,起碼碰到涉及自身的事情,好歹有自己人能說句話。
從本心來講,劉辯還是不願意輕言棄地。
他提出建議:“如今防守鮮卑入寇的有後將軍董卓、河東太守蓋勳、並州刺史丁原,不如待到鮮卑退去,先詢問此三人的建議,再做決定。”
在劉辯看來,隻要不出意外,今年的國庫收入一定會比去年的三十多億錢要多。
實際上,如果他記得漢末軍閥混戰時的勢力分布圖,就會明白,在曹操騰出手來之前,並州隻剩下上黨、太原和半個雁門了。
不過這些都是鮮卑人這波劫掠之後的事情了。
好在鮮卑人劫掠之前,朝廷的軍隊已經擊潰了白波賊,休屠各部短時間內也無力再起來作亂。
之後並州陸續有消息傳來。
單於本部之外的匈奴諸部以及其他雜胡雖有心反漢,可相比於漢人,占據了漠南的鮮卑人雖也是一丘之貉,卻更可惡。
不說匈奴人也有學習漢人種地的,鮮卑人搶劫的時候可不會關心被搶的是漢人還是匈奴人。
為了土地,他們也不得不與漢軍做同樣的事情——同鮮卑人對抗。
隻是缺少了使匈奴中郎將的居中調度,各自為戰。
於是,戲劇化的一幕出現了,匈奴各部不願意聽從單於和使匈奴中郎將的命令,聯合推舉了在單於繼承序列中原本並不存在的須卜骨都侯,作為帶領他們對抗鮮卑人劫掠的首領。
可以說距離成為單於就差一步了。
在一片壞消息中,劉辯卻看到了一件讓他驚訝的好消息。
幽州平息二張之亂,在劉虞請功名單上,劉辯看到了屬幽州刺史的武猛從事,常山趙雲趙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