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已成舟,劉和隻能暫時接下名義上的指揮權。
袁紹又交待道:“我料定劉辟不敢進攻,若其有意投降,賢弟可每日送他當日的口糧,待我歸來。若其真敢反攻,賢弟可與眾將官商議進攻。”
劉和被袁紹安排地明明白白。
之後,袁紹則帶著家將和郡中門下督盜賊等官吏,查案去了。
他打定主意,劫賑災糧者,絕不能是汝南黃巾!
……
以袁氏在汝南的影響力,他還沒到被劫地點,條條線索就或明或暗地傳到了他的案頭。
兩萬石糧食不是小數目,沒那麼容易搬運。
這年頭尋常百姓要想活下去,必須抱團取暖,而宗族是最好的紐帶。
袁紹通過豪族影響小宗族,如此,汝南的百姓便成了他的眼線。
待他抵達事發地點時,身邊的官吏卻得出了一個奇怪的結論。
搶劫糧食的人是從陳國出發的,但在汝南地界搶劫完糧食之後,這幫人反而繼續押著糧食往沛國去了。
難不成真是黃巾?可這又如何解釋劫糧之人從陳國而來?
而伴隨著實地考察,路上的痕跡與結論很是相符。
確定了劫糧者來自陳國。
袁紹繼續派人往陳國境內調查,同時發公文質問陳國國相駱俊。最後,當然也沒忘將調查結果上書雒陽,為自己洗刷冤屈。
最關鍵的是,袁紹打聽到,陳王寵擅長射箭,曾經聚民為兵抵擋黃巾。而駱俊身為國相,卻放任劉寵掌兵,本就是一項把柄了。
再加上調查出的結果,袁紹理直氣壯!
陳國相駱俊完全不承認這兩萬石糧食被劫同他有關,還將袁紹派到陳國調查之人逮捕,親自押著送往袁紹處。
兩人隔著一國一郡的界碑對望。
袁紹騎在馬上,也不下馬,大聲問道:“國相可是來認罪的?”
駱俊反駁道:“郡守此言當真可笑,這兩萬石糧食本就自我陳國調出,運往災區。我陳國豈有再搶回來的道理?”
袁紹嗤笑道:“若是調出的不是糧食,不就有了搶走的動機了嗎?”
駱俊怒道:“簡直是胡言亂語!袁本初,我見你家四世三公,才給你幾分薄麵,親自將你的下屬送還。伱如此汙蔑我陳國上下,該當何罪!”
袁紹不以為意:“若我所料不差,當初去劫糧的,就有你身後的心腹吧!我還知道,他們自沛國繞了一圈,從梁國返回。我的人已經尋到了被燒毀的運糧車,什麼人會平白無故地燒車呢?”
他旁邊之人附和道:“一定是想要毀滅證據之人!”
駱俊拔出寶劍:“昔日師遷誣告陳王,被陛下賜死,你袁本初也想要效仿嗎?”
其隨從也拔出攜帶的刀劍。
袁紹抽出佩劍,直指駱俊,怒喊:“吾劍未嘗不利耶!”
隨著袁紹的動作,附近有鼓聲傳來,在袁紹身後,一支足有百人的騎兵狂奔而來。
隨後,袁紹見駱俊及其隨從儘皆慌張,這才滿意地收起了劍。
遂命人越過界石,帶回屬下,大笑著離開。
待走後,袁紹的從弟袁則問道:“那駱俊如此囂張,方才若是打起來,我方必勝,為何不趁勢當場將其拿下?”
碼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