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辯不認為董重一時服軟就意味著真和他親如一家了。
他雖不知道對於董重的彈劾是由誰發起的,可靈帝還活著呢,過去的經驗告訴劉辯,絕不能忽略董太後對靈帝的影響力。
而且,在監國時就敢對董重下手,難免不會令人心生疑慮——日後會怎麼對董太後和劉協?
劉辯不會做這種蠢事。
而且,賣炭翁的故事可不止在唐朝發生,難道治下不嚴的隻有董重?
劉辯很早就意識到了自己在情報方麵的短板,在從雲台殿回長秋宮的路上,他忽然覺得此事或許可以成為一個契機。
不過思前想後,對他來說,宦官尚還屬於無法完全掌控的力量,適合他動用的人手,貌似隻有何苗的部曲了。
第二天,劉辯召來司隸校尉張溫,將董重部曲強買百姓布匹一事告訴張溫,並問道:“將軍府的一個尋常部曲便敢肆無忌憚地做下這等事,如今這件事我是知道了,但那些未曾出現在我案頭的事呢?我這次單獨召卿來,就是想問問卿的看法。”
張溫本身就是權貴的一員,在隱瞞和實言相告之間稍作猶豫,張溫最終選擇了騎牆:“臣以為隻是缺乏了一個強項令。”
“強項令”最初是指酷吏董宣。
光武帝之姊湖陽公主的奴仆殺了人,董宣擔任雒陽令時當街當著公主的麵宰了這個奴仆,被公主告到光武帝麵前。
光武帝命令小黃門帶著董宣去向公主叩頭謝罪。但董宣兩手據地,頸項強直,小黃門無論怎麼用力都不能讓他叩首,遂有“強項令”之稱。
而能被稱為酷吏,說明其對閥閱豪右也毫不留情,劉辯說道:“昔日曹孟德為雒陽北部尉時,立五色棒,倒有幾分董宣的風采。”
但就目前來看,曹操還沒有董宣這般舍身為公、不留後路,連豪族掌控地方的現實都不敢對劉辯直說。
張溫還是很欣賞曹操的,不忘給曹操說句好話,道:“可惜五色棒之後,曹孟德就被調離雒陽了。”
“如此看來,現今在雒陽,很難再出一個像董宣這樣的強項令了。”感慨之後,劉辯忽然正式起來,神色嚴肅地對張溫說,“我有一問,還望卿務必說真話……”
張溫立馬表態:“殿下但問,臣絕不敢說假話欺瞞殿下。”
頂多說話說一半而已。
“卿為司隸校尉日久,我想問一問,現在可還有權貴的家仆殺人卻沒有伏法的事?”
張溫糾結起來,他心知這種事是必然存在的。若答是,則顯得他這個司隸校尉無能。可若答否,日後一旦太子從彆處獲悉真相,豈會想不起今日的欺騙?
他最終答道:“自陛下禦極以來,曆任雒陽令中,還沒有能比得上董宣之人。”
是雒陽令無能,而非他司隸校尉無能。
劉辯雖不喜歡張溫這種繞著彎子說話的方式,可他終究是從張溫口中得知了真相,也能趁勢開始下一步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