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這些擔憂,對於盧植來說,偏偏不好向劉辯道來。
即便是親近宦官的丁宮和樊陵,他們也不願讓宦官能有機會掌握監察百官的力量。
宦官本就在禁中,如果其還能靠著新設的府台製衡朝臣,那他們的重要性豈不是大大降低了?
他們倆知道自己名聲差,但名聲差和千夫所指還是有差距的。
“大意了。”事後,劉辯安靜地反思自己,現在的他似乎有些得意忘形了。
改革之路,道阻且長。
如今直接設立秘密情報監察機構的路暫時被堵死了,劉辯隻能考慮彎道超車了。
放棄是不可能放棄的。
若實在不行,劉辯覺得,就彆怪他率先使用大殺器宦官,在錦衣衛之前搞一個東廠了。
十常侍絕對非常樂意。
不過在此之前,盧植對禦史台的建議,他打算先執行了再說。
增加禦史台的監察力量,雖不如另起爐灶,但隻要能起到作用,就不虧。
隻是劉辯比較擔心增設的吏員會像監察從事一樣,沒發揮出多少作用就被當地同化,雖這也是他原本就預想到的事情,除非他能立刻培養或影響一批真正忠於漢室之人擔任此職務,但被同化的速度過於快了,發揮的作用要比劉辯預想的還要小。
考慮到禦史台終究是以中央為主,能用的時間應該長一點。
不過要是給禦史台增加人手,就算不換掉身上帶著袁氏標簽的韓馥,至少也得給他配個副手。
並不知道劉辯已經將目光盯上他的禦史中丞韓馥再度上書,言及如今太子當政,當如監國時一般,設平尚書事,協助太子處理朝政。
這顯然是意有所指。
如今朝臣之中,論及身份、聲望和地位,當以大將軍何進為首,也就是上次靈帝出巡時把何進帶走了。
現在無論是設置平尚書事還是錄尚書事,都必然不能跳過何進。
對於劉辯來說,雖然經曆了被三公和尚書令拒絕的小小挫折,但他對於現狀還是比較滿意的。
他要是有問題可以召相關的大臣前來問詢,而若是他有什麼決定,甚至可以乾綱獨斷,直接發文尚書台。
如果可以,劉辯還是希望保持這種模式的,而不是在雲台殿多一個需要他時常花心思的大將軍。
韓馥的這份奏書名義上是寫給靈帝的,實際上看到的卻是劉辯。
看著這份奏書,劉辯忽然意識到,假如他將此事擱置不議,隻將這份奏書列於送給靈帝的條目之上,那麼靈帝很大可能不會知曉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