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來說,劉辯考的內容並不算難。畢竟他要選出的,是最底層的鄉裡官吏。
他所針對的,主要是不學無術的官宦子弟,以及能乾出“孝經退敵”這種事的清談之輩。
但等到考試完成,雖然考卷還沒批改完,但劉辯已經通過荀彧了解了大概情況。
劉辯還是低估了太學生們的進步之心。
哪怕拿出來的隻是最底層的鄉裡官吏,竟也吸引了許多通了兩經以上的太學生的加入。
這些人中固然有死讀書之輩,卻也不乏能做到學以致用的人才。
就算他們中有人是奔著太子的名頭來的,劉辯也願意當他們是熱血使然。
然後劉辯就有了一個幸福的煩惱,他原本還想著選出來的人會不夠填坑,打算寧缺毋濫。
結果現在發現……坑位太少了。
太學生們願意進步,劉辯當然要支持啊!
他遙望北方,關羽就在那個方向。
河內郡。
對於關羽的到來,百姓們困於鄉裡之間,消息閉塞,但那些曾對百姓敲骨吸髓的官吏們就不同了。
關羽大張旗鼓地來,他們不是不清楚,關羽在來之前在雒陽乾了什麼事,他們也早已聽說。
這些鄉裡小吏們多是豪強出身,擔任著那些閥閱豪族子弟們看不上的官職。
他們能怎麼辦?
反抗是不可能反抗的。
不反抗就算罪被查實了,也隻是一家倒黴而已。一旦有謀逆之舉,少則一族多則三族。
況且,他們也沒有能力反抗。
族人不會支持他們,真正在郡縣中眾望所歸的豪族也不會支持他們。這些傳承已久的大家族子弟自有合法的官僚體係可用,不會采用他們那般拙劣的手段。
就算是同僚,有人罪重,有人罪輕,廉潔的雖少但也不是沒有。
在儒學高度發展的現在,並不缺乏願意恪守道德之人。
罪輕的希望消除罪過,廉潔的更是喜聞樂見。
所以,罪孽深重之輩除了祈盼罪行不被發現外,唯一能做的隻有等待了。
等待盼望著關羽儘快走向陽球、王吉的結局。
王吉是故中常侍王甫的養子,曉達政事,能斷察疑獄,發起奸伏,多出眾議。為沛相五年,以法殺萬餘人,沒人敢反抗。後來王吉因朝堂鬥爭死於陽球之手,而陽球亦步了王吉的後塵。
隻是這些懷著不現實期盼的人並不清楚,關羽隻負責搜集罪證和抓人,不負責後續的定罪和刑罰。
這既是劉辯對於關羽的保護,也是對張溫的妥協。
而辦案的關羽與複核案件的廷尉則能一前一後保證張溫不做妥協。
總體而言,麵對關羽的到來,還有來自司隸校尉的部河內從事在名分上相助,河內郡是非常無力的。
甚至河內十六縣,隻因關羽的到來,便有沁水、軹、野王三縣縣令掛印而去。
按照此時的潛規則,人走則事消。
麵對此種狀況,陪同關羽的馬穎既興奮又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