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77年,漢高祖之孫,劉肥之子,濟北王劉興居叛亂,開啟了漢朝同室相戈的序幕。】
【漢文帝派兵鎮壓,叛軍一觸即潰,劉興居被俘自殺。】
【公元前174年,淮南王劉長叛亂,被罷王位,發配蜀郡。途中,劉長絕食而死。】
【公元前168年,廢除進出關要出示證件的法令。】
【公元前167年,廢除肉刑,改為處以笞刑和杖刑。】
【同年,免去所有田租,三十稅一成為定製。】
【公元前158年,開放原來歸屬國家的所有山林川澤,準許私人開采礦產,利用和開發漁鹽資源。】
【公元前157年,劉恒崩於未央宮,葬於霸陵。諡號“文”,廟號太宗!】
【劉恒在位24年,一切的車騎服禦之物都沒有增添。】
【並且屢次下詔禁止郡國貢獻奇珍異寶。】
【平時的穿戴也都是粗糙的布衣做的衣服。】
【臨終前下令:“霸陵山川因其故,勿有所改”因此,霸陵並沒有修建高大顯眼的封土。】
【他也是第一個因為注重民生而要求自己的陵墓一切從簡,不蓋封土的皇帝。】
【而漢文帝勵精圖治的行為,寬仁節儉的美德,愛民重農的思想,也對後世產生深遠的影響。】
【將“文”這個諡號從禮法中拉到了傲視群“諡”的地步,後世曆代有抱負的皇帝無不想死後留下“文”的美諡。】
……
大漢,
坐在上首的劉邦若有所思,身邊的呂雉麵無表情,下首的劉盈麵含欣慰。
“下令,詔代王入長安!”
聽到這條詔令後,呂雉臉色瞬間變得十分難看,而一眾大臣則是心思百轉。
根據天幕的信息得知,皇後因為太子放棄上朝後執掌大權,而太子死後就出現了什麼諸呂之亂。
一個個粘上毛比猴都精的群臣瞬間明白這是什麼意思。
一定是皇後將家族成員安排在了朝堂上,甚至官職不低人員不少。
不然也用不上“諸”“亂”兩字。
那麼問題來了,朝堂上的官位都是一個蘿卜一個坑的。
多少個諸呂上位,就要有多少大臣下位。
誰又敢保證是自己“自願”的呢?
一群老陰比心裡都是想法,但誰都沒動。
因為有人會動。
“陛下,臣有事奏!”
太子太傅叔孫通突然站了出來。
劉邦看著叔孫通跳了出來,立馬搭上話。
“太傅有何事要稟?”
一旁的呂雉則是眯著雙眼看著這一幕。
叔孫通雙膝跪地,叩首而道:
“臣有負陛下所托,不能好好教導太子,使太子大權旁落受儘苦楚,臣倍感痛心!”
“臣無麵目見陛下,請辭太子太傅一職!做一田舍翁!”
“請陛下恩準!”
劉盈一聽,一陣驚慌,剛要起身出列就被一人死死抓住衣袖!
回頭一看,竟是陳平。
就在這一愣神之際,
本來還在上首的劉邦已經匆匆下階扶起叔孫通。
雙手拉住叔孫通的手,眼眶含淚道:
“太傅何必自賤!是我這個當父親的沒有教導好太子,朕與太子聚少離多,本應時時關懷,卻一切都交給了皇後打理,皇後事務繁忙還要教導太子,真是十分辛苦!但這一切都是朕的過錯!與卿無關!”
隨後看著大臣們高聲說道:
“朕與皇後決定閉門思過!”
“朝堂事物暫交丞相打理!”
大臣們剛要開口,劉邦卻一揮手道:
“不必多言!朕意已決!繼續看天幕吧!”
說罷坐回上首,叔孫通坐回原位。
除了呂雉麵沉如水,劉盈懵懵懂懂外。
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一樣。
……
【文帝不但在民生上建樹頗多,在麵對匈奴上,也建立了有效的防禦性措施。】
【當時匈奴雖然與大漢約定和親政策,但他們並不信守和親的盟約,屢次侵犯邊境,漢軍一旦聚集,匈奴就撤身離開。而當時漢朝內百廢待興,根本無力出軍長擊匈奴。】
【時任太子家令的晁錯上書漢文帝實行“募民實邊”的策略。】
【在邊地建立城邑,招募內地人民遷徙邊地,一麵種田,一麵防備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