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朱高煦在說完那句憋屈到不行的話後,就把手往懷裡一架,身子往後一仰,靠在了椅背上。
而在聽到老爺子的這句話後,瞬間就感覺這犁庭其實不掃也行!
看到老爺子把話說到這份上,朱高熾也直起身子正色道:
“爹,武帝雖有攘四夷廣土斥境之功,但三十年間多殺士眾,竭民財力。”
“又趕上了蝗蟲大起,赤地數千裡,人民相食,畜積一掃而空複。”
“最後是天下虛耗,百姓流離,物故者半。”
“爹,您怎麼能肯定您這一仗就一定能掃蕩犁庭了呢?”
“漢武,太宗,他們也都以為掃蕩了,後麵不還是起複了嗎?”
朱棣一聽,胡子都氣的吹起來了!一拍桌子道:
“那你的意思,就不管了?就讓他們養著?壯大!”
“爹!我不是這個意思,我的意思是緩幾年,讓你們有錢打仗之餘,還能留點財以備後患。”
朱高熾連忙給自家暴脾氣的老爹解釋著。
朱棣一甩袖子,指了一下朱高熾。
“那你說個數!緩幾年?!”
“十年!”
“十年?!”
朱棣氣的拍桌而起!
“你看看你老子能不能活十年!”
“那…沒錢。”
“你TM…”
朱棣四處張望,隨後脫下鞋子直奔朱高熾。
“老子今天打死你!”
“大哥快跑!”
“老爺子慢點!”
“老爺子這下手太狠了。”
“要不說他是大哥呢,還是他抗揍啊。”
乾清宮內也是一片雞飛狗跳。
……
【而“戶口減半”的事情背後也有其特殊的複雜性。】
【其中,自然災害是“戶口減半”的原因之一。】
【根據《漢書》各本紀、《五行誌》、《食貨誌》《溝恤誌》和其他有關的列傳記載。】
【漢武帝時期,比較大的自然災害大約有三十起,水災和旱災頻發,蝗蟲大起持續多年。】
【其中被黃河洪水肆虐的中原江淮地區最為嚴重。】
【而旱災頻繁,蝗蟲大盛,糧食自然就開始減產】
【糧食減產,百姓吃不上飯,但朝堂依然是該征調征調,該加稅加稅,該打仗打仗。】
【而這種天災加人為的結果也導致百姓們的損失越來越大,越來越重。】
【而其中,人為的因素占比更大。】
【漢武帝用兵頻繁,這導致漢朝在長期時間裡有相當數量的青壯年男子死亡,傷殘和被俘虜。】
【而不停發動的軍事行動又對漢朝的後勤有很大的要求。】
【根據精確具體的計算,即使是調度非常的理想。】
【將戰爭範圍的半徑限製在600公裡】
【把連續行軍和戰鬥行動的極限全部拉滿,全部行動的時長不超過一個月】
【這種條件下,如果派14萬人的大軍配上7萬人的糧草輜重,也必須要有六十萬人運送糧食。】
【而這種規模的戰爭,與那些大戰比起來也根本不算什麼。】
【還有大興土木,大興宮殿,四處巡遊。】
【於是數不清的牛馬被漢武帝征調。】
【耕田和運輸的勞動力被調離了生產。】
【而經過征兵、運糧、修建、生產力脫離等等一係列人為因素後。】
【漢武帝時期的出生率也開始下降了。】
【人口減少後,此時的漢武帝還在繼續自己的豐功偉業,將口賦從七歲提到了三歲。】
【並且把稅額從二十錢提到了二十三錢。】
【從而導致了普通人家“生子輒殺”】
【這些因素都非常猛,但還不至於讓大漢“戶口減半”,根據現代的考古統計,漢武帝時期的人口減少了約400萬人口。】
【400萬人口就是大漢的一半戶口,大漢還沒這麼脆弱。】
【其主要因素是因為漢武帝時期的“獨特”戶口統計方式】
【漢武帝晚期,一方麵漢朝的實際人口是在大量減少,而另一方麵官員們統計的戶口卻越報越多。】
【這一串的矛盾導致了一連串的惡劣影響。】
……
大漢·文帝時期
劉恒蘇醒後,看到天幕上的信息長舒一口氣。
還好,400萬人口雖然也不少了,但也比“真·戶口減半”強多了!
但這孫子的一連串做法還是讓他恨得牙癢癢的!
這孫子!爺爺要好好教育教育!
感謝泰一增加朕的壽命!
朕知道自己的天命是什麼了!
……
大漢·景帝時期
劉啟看見揉著屁股的劉徹,麵帶一絲不忍。
朕是不是太過寵愛這孩子了?
阿父早年帶朕勞作,朕覺得十分辛苦,但阿父卻說朕的辛苦相比與那些百姓來說是不值一提的。
朕不想徹兒體會那種辛苦,卻不想讓他如此不知疾苦。
“徹兒,從明天起,與朕去開墾荒田!”
“啊?”
……
大漢·武帝時期
劉徹麵沉如水,袖子裡的拳頭捏的緊緊的。
一口牙恨不得咬碎了。
一群碩鼠!害怕朕?是害怕百姓的農田喂不飽他們吧!
跟那幫豪強鬥了好幾年的劉徹刹那間就明白了他們虛報的真正原因。
自己的頻繁用戰讓百姓們入不敷出,這種情況下,他們肯定會另謀出路。
而這個時候,就是那些豪強與地方官員吞並良田的大好時機!
一想到自己費心費力興建的水利工程,灌溉了無數良田,而這些良田全進了狗肚子裡去!
劉徹隻覺得麵上一片害臊!
嗬嗬,那幫豪強肯定在得意的蔑視朕吧?
等衛青回來的…等衛青回來的!
豪強:不是,這事還沒發生呢!你講講理啊陛下!
……
【漢武帝天生富貴,並沒有像他父親和祖父那樣體會過民間疾苦,沒有實際的實驗體會,外加重用酷吏對臣子十分嚴苛。】
【無數官員都不想這顆雷炸在自己手裡,於是虛報越來越高。】
【所以一個奇特的現象出現了,人口實際上是減少的,但漢武帝不知道!】
【他隻知道“人口”是越來許多的。】
【直到昭帝時期,漢朝重新核算人口,此時的人口除去黑戶和流民後,是真實的戶口。】
【而真實的戶口與武帝時期的“戶口”一比較。】
【自然是“戶口減半”】
……
{說的好像當時人有的選似的,天下戶口減半,先掠之於民,民力枯竭又掠之於商,等天下中產之家都破產了,自己再搞官營經濟,逼著老百姓高價買生產力工具和生活必需品。你猜猜這都是誰乾的事!}
{漢武帝能四處開邊是因為文景之治給他留下了一個好底子,一個人想不惜一切代價把幾代人的事情都做了,結果代價都死的差不多了。後來呢?後來天下還是老劉家的天下,老百姓受得這一茬罪都不知道圖啥。}
{考古證據其實可以打臉這些史書上的所謂黑料,居延漢簡中出土的竹簡記載了不少士卒的名字,“x忠”出現頻率非常高,叫“延年”、“延壽”、“千秋”的人非常多,如同“國慶”、“建軍”、“建業”、“解放”一般,足見那個時代的老百姓對西漢政府的認可。}
{所謂千古一帝,有的時候就是“罪在當代,功在千秋”啊,你要是現在還來一遍漢武帝時期的民生,那我指定罵你腦子有病但或許一千年後後輩會怪你當年咋不吃點苦,留點福給我呢?後人乘涼還罵著前人乾嘛不多留點遺產,但又不想受累去給後人栽樹,人之常情罷了(吃瓜)}
你要說漢武帝是秦始皇的複刻也對,但他相比秦始皇而言更有政治頭腦。
查資料好累,我一發Q閱平台的書乾嘛要按照起點平台的方式寫?
我要擺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