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新的一頁浮現,
紅色的漢土再次高懸於天。
但這一次,
一股濃鬱的黑氣盤旋於紅色的漢土之上。
而漢土之上,一條赤龍在驅趕著那無處不在的黑氣。
但黑氣如藩籬般牢牢困住赤色的神龍。
使它不能升騰挪移。
這一幕讓漢初的一眾皇帝們全部都是臉色劇變,但又都無可奈何。
文字出現,天幕繼續播放著。
……
【漢元帝·劉奭】
【軍事成績:平滅北匈奴郅支。】
【公元前48年,劉奭剛剛即位,匈奴郅支單於心怨恨漢朝扶持他的仇敵呼韓邪單於,就與康居王勾結起來,在都賴水畔興建一座郅支城,將勢力向西域發展,威脅漢朝在西域的統治。】
……
天幕無視漢土上搏鬥的赤龍與黑氣,
鏡頭直接推到荒涼的西域上。
西域都護府。
“砰!”
“郅支是在找死!”
西域都護府的內,
一位偏坐側位,甲胄在身的壯年將軍將酒爵狠狠摔在地上!
“居然敢殺漢使!”
將軍怒發衝冠須發橫張!
而坐在上首的長須將軍也是麵色暗沉。
壯年將軍略微平複心情後衝坐在上首的將軍拱手說道:
“都護!郅支單於剽悍殘暴,稱雄於西域,如果他再發展下去,必定是西域的禍患!”
“現在他遙居康居,既無城池固守,也無控弦之士!”
“如果我們召集屯田戍邊的兵卒,再調用烏孫等屬國的兵員,直接去攻擊郅支,他是守不住的!”
“西域地大荒涼,即使他想逃跑也沒有可藏之處!這正是我們千載難逢的大好時機啊!”
坐在上首的將軍捋著胡須,意有所動。
“陳校尉所言極是,但還是要上奏一下朝廷。”
壯年將軍一聽麵有不忿。
“如今朝堂公卿皆是碌碌無為之輩!”
“上報上去!他們不會同意的!”
都護長歎一聲:
“但也不能無詔奉行啊,你下去吧,我去寫奏書。”
說罷,回轉後堂。隻留壯年將軍依然憤怒不平。
看著都護離去的身影,將軍咬咬牙轉身離去。
天幕一暗,隨之再次亮起。
就見壯年將軍與長須將軍已經騎著高頭大馬站在一群大軍之前。
“諸將士!”
“郅支匈奴殺我大漢漢使!劫我大漢貨物!掠我大漢子民!”
“眾將士!我們做為遙控西域的都護軍應該怎麼做!”
一眾身穿絳甲威武雄壯漢軍高呼著:
“殺!”
“殺!”
“殺!”
壯年將軍抽出寶劍高呼道: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眾將士隨我出征!”
……
【公元前36年,新任西域都護甘延壽及其部將陳湯對北匈奴發動攻擊,獲得大勝。】
【至此,漢朝消滅了最後一個虎視西域的勢力。以後的近40年,西域維持著和平狀態,絲綢之路也暢通無阻。】
【評價A級,得四分】
……
大漢,
翹著二郎腿的劉邦歎了口氣,
一旁的蕭何明白劉邦為何如此。
雖然“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很提氣。
但天幕前腳剛說評價不高的皇帝會掠過,後腳就直接評價劉奭的功績。
擺明了說他功績不高嗎!
陛下竟憂心至此!
‘人心可用,可惜皇帝怕是不行。’
‘唉,也不知道娥姁消氣沒有,這台階挺涼的。’
劉邦再次歎了口氣。
……
大漢·宣帝時期
劉洵暗自吐了口氣。
還行,打匈奴沒丟人就行!
後麵隻要保持民生與製度不變,功績應該還是不錯的!
……
【製度建設:廢陵邑製度,豪強無法遏製,進一步加快了土地兼並。評價E級,得零分】
【外交策略:將宮女王嬙賜婚於呼韓邪單於,安撫南匈奴,南匈奴至此開始守護漢庭漠北。後流傳為昭君出塞,評價A級,得四分】
【民生經濟:受儒家賢良文學財政思想的影響,減少了朝堂對財政經濟方麵的乾涉,使得朝堂對地方失去掌控。廢除徙陵國策使得豪強坐大,百姓再次淪為“盜賊”。評價E級,得零分】
【用人識人:不明是非,宦官弘恭、石顯汙蔑逼死漢元帝的師傅蕭望之,元帝事後知道卻隻是痛哭而已,並無懲戒。儒家至此對元帝失去信心。】
【信任宦官石顯,將朝政全部委托他處理,事無大小,都由他彙報決斷,使得皇權旁落。】
【而石顯擅權期間,綱紀紊亂,吏治腐敗。但對於宦官危害國家,漢元帝始終未能悟察。】
【“孝元之為君,易欺而難悟也”評價E級,得零分】
【後世影響:雖然留下了“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曆史名句,但漢業依然是就此遂衰。評價E級,得零分】
【總分:八分】
……
{因為漢元帝不再像前幾位漢帝一樣腹黑陰險,在各個學派和勢力間反複橫跳煽風點火最後在自己跳出來當裁判,所以從漢元帝開始皇帝就逐漸被那些儒家忽悠瘸了。}
{漢宣帝的黃龍元年就已經出現民多貧,賊不止的現象了,把西漢衰落歸於漢元帝一人不公平,漢元帝隻不過加速了這一過程。}
{自巫蠱之禍後,文官和儒生就已成為朝廷的主體。另外甘延壽和陳湯是矯詔出兵,名句全文為:“宜懸頭槀街蠻夷邸間,以示萬裡。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漢書上記載,漢元帝從小身體就不好,精神恍惚,總是失憶。繼位做皇帝之後,更是經常生病,在位16年大部分時間臥病在床,身體虛弱精力不濟,朝政全部交給宦官石顯把持。}
{其實宣帝早就知道自己兒子性格柔弱還喜好儒術成不了器,明明有著更好的淮陽王可以選擇,但是顧念許平君還是不忍心廢太子。}
{孫子劉驁出生時,宣帝特彆愛這個嫡孫,天天放在自己身邊,妥妥的孫奴一個,我覺得宣帝是期盼著自己兒子不亂折騰做個守成,孫子能做個盛世明君。}
{結果他孫子還不如他兒子,這匹千裡馬,直接把漢朝拖向懸崖了。}
……
大漢·文帝時期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說的好啊。”
劉恒看著那一句擲地有聲的話語不由讚歎。
“陛下…”
殿下的一些大臣有些惶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