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年間,長安城。
李世民對於朱標大名自然是有所耳聞的,朱標乃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嫡長子,據說是曆史上地位最穩固的太子。
不過讓李世民在意的不是朱標,也不是朱元璋,而是大明
這大明出現的次數也太多了相較之下,大唐像是個路人甲。
他,大唐天子,李世民完全無人在乎
甚至就是女皇武則天也懶得多說一些.李世民那個愁啊.
洪武年間,金陵城。
朱元璋有些失態,自己也算是殺死標兒的半個凶手?
怎麼可能!
然而有史書記載,就算是他想辯駁,那也是蒼白無力的。
他張了張嘴,想怪罪禦醫,卻沒說出什麼來,要怪也是怪自己對此不夠重視。
如天幕所言,如此惡疾又怎麼可能是十來天就能醫治好的!
繼而又想到內心那個瘋狂的計劃,那是未曾向任何人透露過的計劃,可能那時計劃已經成功了。
不過權利上收的過程也會將事權上收,如此標兒才會被繁重的工作壓垮.
從大明的未來來看,相權雖然看起來是被取消了,但實際上不過是換了個名字而已,比如說首輔張居正。
朱元璋深深吸了口氣,愧疚地看了朱標一眼,而後下旨讓太醫院注意收集民間背癰的案例和研究診治方法,試驗大蒜素對背癰的療效。
太醫院,或者說大明各處的藥堂、診所,醫師、大夫們隱隱間分成了兩派。
一派是唯天幕馬首是瞻,對細菌病毒理論全盤接受、毫不懷疑,大蒜素就是最好的證明;
另一派也認可大蒜素的神奇效果,但對細菌病毒理論則是持懷疑態度,畢竟這東西看不見、摸不著,聽起來可太像民間神棍裝神弄鬼了。
如此一來,還不是任你說得天花亂墜?
支持派中也有渾水摸魚者,利用天幕權威,專挑婦女、老人哄騙,輕則拐帶衣物、重則哄走銀兩,近來京師就接到不少報案,隱隱間此事已成歪風。
反對派中有頑固派,也有持穩重態度的,而治病救人就是要以最嚴肅的態度對待。
雙方中都有損己利人的害群之馬,因此都看對方極不順眼,相互攻訐但又無可奈何。
也正因如此,雙方都急需能證明細菌病毒理論的證據。
在眾人各懷心思中,天幕再次切換。
【在17世紀後頁,一個叫列文虎克的荷蘭人,製作了可以將物體放大200-300倍的顯微鏡,長這樣嬸的,喏。】
【它主要有幾個組成部分,由下往上分彆是鏡座、反光鏡、載物台、物鏡、目鏡等。】
【其中反光鏡是凹麵鏡,物鏡和目鏡都是凸透鏡,都是玻璃材質,物鏡和目鏡的作用是將物體放大,可以通過調節兩者之間的間隔距離來保持圖像清晰,這裡就不展開細說了。】
【有一次列文虎克觀察一位從未刷過牙的老爺爺的牙垢,他驚訝的發現了許多小生物】
【這些小生物呈乾狀螺旋狀或球狀,有的單個存在,有的幾個連在一起】
【列文虎克成了世界上第一個看到細菌的人,他把看到的細菌畫了下來,發表到了英國皇家學會的會刊上,從此以後世人才知道細菌的存在】
洪武年間,金陵城。
天幕中隨著'喏'一聲,隨即一台比較複雜的機器出現在了眼前。
不用催促,早有畫師將其結構細細臨摹了下來,而且天幕省去了一堆其他部件,隻保留主要的幾個部分,因此臨摹起來並不費勁。
“這玩意能把物體放大200-300倍?”朱標畢竟是少年心性,況且洪武二十三年距離此還很遠,所以一下子就被天幕講的顯微鏡給吸引了。
這是什麼概念?
朱標想象不出來,要說類似放大的效果的話,那就類似將橘子放在遠處,然後慢慢靠近,橘子的輪廓、顏色、葉子上的紋路細節、橘子皮凹凸不平的表麵等。
但這畢竟有點自欺欺人,因為你本可以將橘子拿到眼前細看。
不僅朱標,徐達也是一臉懵逼。
不過他環視一圈,一看一眾文武官都是抓頭撓腮的,頓時就覺得自己不笨了
“人的牙垢上有細菌?”胡惟庸聲調都高了很多,一看到天幕中那些個杆狀的東西在遊動,還有各種彎曲的東西在“爬行”,他感覺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換句話說他嘴裡的黃牙垢,現在正有很多很多細菌在“爬”.
這已經不是惡心的問題了,胡惟庸感覺自己.不乾淨了.
不止是他,一眾彪悍的武將,徐達、李文忠、鄧愈等,此刻都是“呸呸呸”個不停,恨不得將嘴裡的細菌吐個乾淨。
太醫院張院使和手下兩個院判此時一臉鐵青.
李、鄧兩名院判雖然對細菌病毒理論持不同意見,但此時是真的被惡心到了,同時又想起對方嘴裡的牙垢,都不免有些膽寒。
而且自己還不知死活地和對方辯論噴口水那細菌是什麼東西啊,那可是造成背癰的元凶啊,還有傷口潰爛等各種惡疾
一時間雙方各退了幾步,自危情緒甚過為學問獻身的誌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