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台風(1 / 2)

洪武年間,和興茶食店。

“這寶船下西洋,船員們平時都吃些什麼?想要解手該怎麼辦?”

“非洲這邊的人說什麼話的?到時候聽不懂怎麼辦?”

“歐洲那邊的皇帝叫什麼?那邊的百姓也吃粥嗎?”

“那邊看得到天幕嗎?”

萬掌櫃樂得看到食客們高談闊論的場景,隻不過他們探討的問題大都比較幼稚罷了。

對於一生都沒走出過應天府、或者說沒走出過下轄八縣的老百姓而言,大海是什麼的都是需要想象的存在,更彆提航行中的生活。

他們唯一清楚的是,外麵的世界很大很大,比他們生活了一輩子的上元、江寧等大幾百倍都不止,而海上航行的生活更是難以想象,也更精彩。

來回一趟恐怕需要兩三年,非洲那邊的人一般讀什麼書?

一個個問題時不時蹦出來,大家都暢想有一天能親自看到、了解那邊平頭老百姓的生活。

【這是每年夏天台風肆虐東南沿海的場景】

【我國古代關於台風最早的記錄見於《呂氏春秋有始覽》,那時候還不叫“台風”,而被稱為“八風”,也就是東南西北八個方位的風】

【但直到南宋時期才開始出現較多和明確的台風記載,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台風多發於東南方向,而南宋以前的國家,其經濟中心和政治中心一直在北方,而史書又以記載皇帝及中樞事項為主,因此對台風幾乎不會記載】

【等到南宋之後,經濟中心開始南移,關於台風的記錄也就越來越多了】

【比如說明朝時期的記載:明洪武二十三年,七月初一颶風,揚沙拔木,漂沒三州,一千七百家儘葬魚腹。崇明沿沙廬舍儘沒,民溺十之七八。鬆江府溺死二萬餘人。】

【明萬曆十九年,七月十八日,颶風,海溢,水高一丈四五尺,漂沒廬舍數千家,死二萬餘人,六畜無算】

【直到今天,每年的台風都會對東南沿岸的居民、企業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而在提前預報、防範措施不完善的古代,那造成的經濟、人員傷亡更是難以想象】

【那麼你知道台風是怎麼形成的嗎?】

天幕一開頭就播放了台風過境的場景,隻見天幕中暴雨如注,強勁的風力掃過,電線杆被扯倒,樹木連根拔起,小區的陽台、玻璃更是被吹倒塌破碎成渣。

簡直就是摧枯拉朽的畫麵。

金陵城中,不少百姓都看呆了。

金陵城溯江而下,不遠處就是大海,每年夏季自然也受台風(颶風)的影響,隻不過他們從未見過如此猛烈、台風肆虐下的場景罷了。

“要不是提前疏散人員,後果不敢想象。”

“洪武二十三年會有大台風?”萬掌櫃神情嚴肅,望著天幕給出的史料,那幾句輕飄飄的話下,是幾萬人的性命。

奉天殿前,朱元璋麵色凝重,在這等天災麵前,人力真的很渺小。

看天幕台風過境的場景,也隻是采取疏散人員的辦法,難道說對這種惡劣的天氣也毫無辦法嗎?

劉基麵色凜然,他自幼博覽經史及天文、曆法、兵法、性理諸書,對天文氣象之學尤其精通,同時還兼任過欽天監的監正,能力可見一斑。

然而就算是他,對台風的認識也很少很少,更不用說民間了。

他知道後世有一套認識世間萬物的方法論,想必在台風的研究和認識上,要精準和深刻得多,因此不敢怠慢,凝神靜聽。

【台風是由於赤道附近的熱帶或副熱帶海域海水溫度,造成暖氣團上升,暖氣團的密度和壓強較低,又形成了低壓區,使周圍的空氣被吸進來,維持上升氣流】

【但從四周來的空氣並不能直線到達,因為地球在自轉,南下的氣流在前進時,前方地麵向東移動的速度越來越快,低壓區不斷向氣流左側移動,於是氣流就跟著偏轉以弧線到達】

【而北上的氣流,前方地表向東移動的速度越來越慢,低壓區還是向氣流左側偏移,導致氣流不斷偏轉成弧線,所以本該直線到達的氣流,由於地球自轉,實際路徑都偏向了兩點連線的右側】

【對低壓區形成了利偶,推動上升氣流逆時針旋轉,這就是熱帶氣旋】

【一般來說,海水溫度要超過26.5度時才能形成台風,這就是為什麼台風集中在夏季的原因】

【如果中西風速超過17.2米每秒,在西太平洋就叫做台風,在東太平洋或大西洋則被稱為颶風,也就是把貓叫成咪】

【從雲圖看,台風是個直徑幾百到上千公裡的漩渦,中間還有個小洞,這是由於螺旋上升的氣流攜帶了大量的水蒸氣】

【上升時溫度降低,凝結成筒形的雲牆,到達頂部後就變成了冷空氣團,堆積起來形成了冷高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