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第一顆電子被吸引離開後,此時正電荷比負電荷多,所以原子核內部會顯正電性,這剩下顯正電的部分叫正離子,當第二顆電子想脫離正離子,顯正電的原子核會吸引它,防止它離開】
【解決方法是泡在鹽水中,鋅元素的電子離開後,同時剩下帶正電的離子會融入鹽水裡,整體依然保持電中性】
【隻要一直傳輸,電子就一直拋出離子融入鹽水裡,電子定向移動跑起來了電流也就形成了】
【到這一步還沒完,另一邊元素得到電子,也會形成帶負電的負離子,會排斥電子進入】
【這裡我們用的是銅元素,銅的特性和鋅差不多,也很想脫離電子,但銅拋棄電子的程度比鋅小】
【這兩種元素放在一起,也能實現電子定向移動,當銅元素有鋅的電子進入,這多出來的電子反而會溶入鹽水變成氣體,銅依然保持在電中性】
【這整個過程就是鋅元素電子一直拋出,同時鋅正離子溶入鹽水,另一邊銅接收到的電子在溶入鹽水形成氣體,導線一直有電子定向移動,也就是電流形成,燈泡點亮】
貞觀年間,長安城。
一會原子一會電子一會又離子,為什麼正電荷和電子必須相等?
一個個問題縈繞在心間,程咬金感覺如同在聽天書.天殺的為什麼這麼難啊???
“我終於知道後世的學子為什麼厭學了”尉遲敬德感同身受。
李世民捋了一下,兩金屬棒中間要浸泡鹽水是為了解決電子無法掙脫正離子束縛的情況,但鹽液為什麼能解決這個問題天幕並未提及。
“按天幕說,鋅塊是由一個個原子組成的,原子失去電子後變為正離子,正離子會融入鹽液中,那最後一個鋅原子失去電子後還能繼續產生電流嗎?”房玄齡若有所思,一下子就捕捉到了最為核心的一點。
“應該.”魏征等一眾人心中就要脫口而出說能,但轉念一想又不對勁,很明顯.這是有問題的啊。
“難道說,這鋅用著用著就沒了?”
李世民也有些驚訝,不過轉念一想,這和發電的磁石失去磁性不是一樣嗎?
【鋅這種金屬,古代稱為白鉛、白水鉛、水錫、倭鉛,稱呼之所以是鉛,是因為鉛鋅具有類似的外層電子結構,都有強烈的親硫性,容易伴生形成鉛鋅礦】
【而且鋅電池有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它是一次性電池,鋅塊反應完了就沒了,所以在實際的應用上成本極高不適宜推廣】
【那有沒有能反複利用的充電電池呢?還真有,那就是鉛鋅礦中的另一位金屬,鉛.】
【將兩塊鉛放入硫酸溶液中並通上電,發現其中一塊會氧化成二氧化鉛,另一塊會變成海綿狀鉛,這時兩塊鉛塊出現巨大的電勢差,電子可以定向移動】
【最神奇的是,電子跑完,也就是電量釋放完畢,兩塊鉛又會恢複原樣,利用這個特性我們可以對其反複充電放電,實現電池的重複利用】
【鉛酸電池雖然能實現循環充放電,但缺點就是體積太大,主要原因就是它的原子每次能釋放的電子太少了,隻有4個】
【在此基礎上,科學家們後來又找到了比鉛更合適的材料,那就是鋰,用鋰製成的電池,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鋰電池啦】
洪武年間,金陵城。
視頻到此就結束重新播放。
“安卿,這白鉛朕記得是用來製成黃銅吧?”朱元璋記憶還算好,此時想起這事。
黃銅(也就是銅鋅合金),用途廣泛,無論是鑄幣,還是宮廷車馬、服飾、儀仗器具等都有用到,安然自然是知道這事的。
“確實如此,陛下博聞廣記令人敬佩。”這話倒不全是馬屁。
朱元璋點點頭又吩咐工部儘快提出鉛、鋅材料給科學部做實驗。
目前來說,科學部還沒研製出能用電的物件,但水電一直能發電,這部分電倒是可以通過鉛酸電池儲備起來朱元璋內心如此安排到。
安然自然不知道他的想法,況且這不算什麼事,於是也應允下來。
《我一直不明白,電池裡麵就一根碳棒是怎麼產生電的,電又是怎麼放進去的》
《其實並不是往裡麵注入能量而是把電子趕到另外一邊。就會形成一邊高一邊低,由於電勢差電子會自發的移動。》
《還有為什麼沒電了用牙咬幾下又有電了》
《距離產生電阻啊!電阻大跑不過去,你咬緊電阻小就跑過去了。》
《能不能講講充電原理,現在電車電池充好電電壓越大越快,還有危險程度,什麼樣的電池能接受更高的電壓,未來會達到充電比加油快嗎》
《這個主要瓶頸在材料上麵,目前沒有發現更合適的材料來實現充電比加油快》
朱元璋有許多都看不懂,隻是讓人先記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