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4年德國人亨利戈培爾,使用一根碳化的竹絲,放在真空的玻璃瓶中通電發光,當時戈培爾實驗的燈泡已經可以維持照明400多小時,但是戈培爾並沒有及時申請設計專利】
如果沒有這個“專利”的約束的話,那麼電燈泡前腳剛被發明,後腳肯定就有仿製品,長此以往肯定沒人願意吃虧去搞發明來了。
此刻的他念叨著“專利”二字,從天幕所說可以理解為,這是為了保護發明人的利益,間接推動大家發明的熱情而設立的製度。
“天幕說電阻越高發熱就越嚴重,也就更適合做電燈泡的燈絲,所以理論上來講,相同時間下誰發熱更嚴重誰的電阻就越高。”科學部等人簡單分析了一下,說得眾人頻頻點頭。
【小時候我們都在語文課本上學過有關愛迪生的故事,不同版本的教科書對愛迪生的描寫不太一樣
【為了紀念愛迪生,美國政府曾下令全國停電1分鐘,在這1分鐘裡美國仿佛又回到了煤油燈的時代,1分鐘過後從東海岸到西海岸又燈火通明】
朱元璋將十二次的電報信息發回給三位收報員,上麵都有陛下的標注,可以看到準確率在提升。
【約瑟夫.斯旺是英國知名的化學家、物理學家和發明家,斯旺最為著名的事跡是,在1878年在英國獲得的第一個白熾燈專利,他的住所,是世界上第一個用電燈照明的私人住所】
在這種幾乎凝固的氣氛中,朱元璋擺擺手宣布停止實驗,然後群臣都自覺地按文武官排列成兩列。
其中爭議比較大的地方可能是“重複發明”這一塊,這真的說不明白是不是重複發明,雖說有電報機,各處的專利局可以統一上報統一管理,但這玩意要鋪設完畢還要很久很久,而且也不適合這種大信息的傳遞。
【我們從小就司空見慣的東西,長大後會覺得它們的存在是理所當然,並不稀奇。】
如今金陵城可謂是一月一大變,未來一個月,煤油燈會慢慢出現在市麵上,電風扇等也不遠了。
胡惟庸等人愣了一下才反應過來,成了?
成了!
每一次的電報信息呈上去,陛下不見喜色也不見皺眉,連朱標都沒法猜測朱元璋在想什麼。
【1874年加拿大的兩名電氣技師發明了一種技術,在玻璃泡之中充入氮氣用通電的碳杆發光,但是他們沒錢做不下去了,然後他們做了一件事,在1875年把這項專利賣給了愛迪生】
【還有一個版本說愛迪生小時候因為家裡窮隻上過三個月的學,但他熱愛科學,愛迪生很早就下定決心要發明一種比煤油燈更好的照明燈】
【包括攝影也是如此,把影像絲毫不差地留下來,留下親人的麵容,逝去的場景,這些發明都充滿了想象力,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我們都知道電燈泡的原理就是:電流通過高電阻的燈絲時會產生大量的熱能,使燈絲的溫度升高,從而發光發熱】
金陵城大街小巷都在紛紛議論著,其中討論最多的肯定是:旅行者1號。
【但實際上世界上對闌尾炎手術最早的論述是在1886年,愛迪生出生於1847年,1886年的愛迪生已經是一個 40歲的男人了】
【那麼為什麼燈泡內部要將空氣抽出來達到真空環境呢?這是因為真空環境可以在燈絲發熱發亮的同時阻止燈絲過快燃燒、氧化等】
【因為它們的存在,今天我們可以去身臨戰爭,可以感受永遠無法身至的風景,見到已經故去的偉人音容笑貌,甚至“親臨”遙遠的星球。】
朱元璋看了一眼數字,不動聲色又說了一個數字,然後那邊又手忙腳亂了起來。
要說電機可能還很多人能看懂,電報機.那能看懂的人就少很多很多了,而這兩者對朝廷來說才是最重要,要大力發展的技術。
【當然也可以在其內部充入惰性氣體,比如汽車的前燈,裡麵就是充入氙氣,又比如鎢絲燈裡麵充的是氮氣】
【所以製作電燈泡的主要難點有兩個,一是尋找高電阻高熔點的電絲,二是製造真空環境】
細看下又有些不簡單,燈泡這種結構,說白了就是個閉合的電路,隻不過是中間燈絲這部分材料有所不同而已。
接收電報的三人在隆冬天氣下,汗珠一瓣瓣摔在案桌上都沒空去理,但漸漸地也和對岸的孫傳時達成了一定的默契,記錄地越來越熟練。
從邏輯上來講是沒問題的,但這是陛下臨時起意要弄的,他生怕收報機這端不夠靈敏或者是收報員無法準確識彆信息,那工部至少也要負一部分責任,因此可沒少擔心。
金陵城。
所謂人多力量大嘛,其也有可能反向促進科學技術的進步。
隨著“嘟滴滴”、“嘟滴嘟”、“嘟嘟滴”幾個聲音響起,那邊剛好被選中為收報員的杜平手忙腳亂,急忙記錄了起來。
“那麼.如何測定電阻的具體數值呢?”胡惟庸等人也思索了起來,這個問題其實和測定電流都可以歸為同一類問題下。
“難道說,銅、鐵等電線中也有電阻,銅的電阻要比鐵的電阻小,對不對?”
為了儘量測試準確性,所有人都被陛下趕到這邊來了,所以眾人也不知道陛下要發送的數字是什麼。
【早在1848年20歲的斯旺就開始著手研發電燈,並在燈絲的材質選擇上有了重大突破,這一年愛迪生才一歲】
而真空環境又是此前未曾想過的,科學部當然也有人一直搗鼓這個東西,隻是方向都不曾對過。
工部尚書安然臉色很是緊張,他看著收報機上方鐵針不斷敲擊鐵片內心很是複雜,這東西有沒有用他也不知道啊。
金陵城興奮的氛圍衝淡了年味,大街小巷行人彼此臉上都洋溢著笑容。
【於是他苦苦尋找能通電發光的材料,但這些做燈絲的材料效果都不理想,愛迪生為了發明燈泡嘗試了6000多種材料,7000多次實驗,終於如願以償找到能堅持45小時之久的燈絲材料,製成了可供大家使用的電燈】
朱元璋等人對這種牽強附會的故事並不感冒,事實上曆史上任何一個名氣稍大的名人,發生在他們身上的各種後人強加的故事都不少,許多都是禁不起推敲的。
李靖、李績、程咬金等人同樣心生向往,後世西安大唐不夜城他們是見過的,玉龍飛舞、花燈夜放、人來人往、猜燈謎、各種演出和特色小吃,那是何等的盛況啊。
奉天殿內一時間除了滴滴嘟的電報聲音,沒人敢出聲打擾。
【但是留聲機的問世在當時就像魔法師的魔法一樣讓人瞠目,在此之前,有史可考的範圍內,從沒人見過這樣的東西。】
所以此時都沒人去討論這些故事內容,都在皺著眉思索,天幕中提到的燈泡的原理很簡單,簡直可以說是粗暴,大力出奇跡,相比之下蒸汽機,電機等些物件,可巧妙太多了。
李世民輕笑了一下,這愛迪生在電燈泡這一塊上真是不趕巧,入局太晚,每次辛苦弄出一種燈絲材料後才發現人家早在十幾二十年前就發現了。
《上次我們學校科普周知識競賽,有一道題電燈是誰發明的,所有參賽選手隻有我沒有選愛迪生,然後我被淘汰了》
也就是說,訓練一批熟練的電報員,確實是能通過電報傳遞信息的。
《愛迪生發明了第一個能實際應用於商業的白熾燈,這題誰出的,一點都不嚴謹啊》
《我看的版本是愛迪生是個瞎子,然後發明了電燈,我特麼[捂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