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一過就是十來天。
明,金陵城,劉老三電器鋪人滿為患,此時操著各處口音的人驚詫驚呼出聲,聽口音,有不少上元、江寧人。
劉基也混在其中,此時被圍在中間的小廝,嫻熟地操控著手中的“留聲機”的搖杆,還有空抬頭打量了諸位眾人,不過在他的視角看來,周圍都是嗚嚷嗚嚷的人臉,而且擠在一塊,不少人身上的味道實在不太友好。
隨著他的搖動,留聲機中淺淺的聲音傳來,是稍顯稚嫩的聲音唱著本地的歌謠:“.害相思病漸歪,姐妹兒邀我去南郊外。手托香腮想,情人不來見。有甚麼心腸,有甚麼心腸,乖,去把情來揣”
一曲唱完,後麵還錄了一些嘈雜的聲音進來。
眾人瞪大了眼睛直勾勾地看著在旋轉的唱筒,同時耳朵也在仔細分辨,喇叭裡傳來的聲音,很多都是剛才的嗓門嚷嚷的,不少人聽到裡麵傳出自己的聲音,激動得跟同伴炫耀。
“是我的聲音!”
還沒聽到自己聲音的人,則是一邊對同伴恭喜一邊又焦急地看著轉動的留聲機。
劉基不知道有什麼好恭喜的,他是一個獨自閒逛到此並無同伴,因此默不作聲地看了幾眼,慢慢挪向一旁展示的“電燈泡”。
留聲機.工部早在幾天前就造出來了,而且唱筒上用的金銅薄片質量顯然更好,聲音也更為逼真。
那天,陛下就當著眾人的麵,讓內侍來來回回放了十多遍,是太子殿下錄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
相比之下,電燈泡這邊的展示,人就少許多。
劉基一眼看過去就知道,又是質量差很多的“電燈泡”,其核心難點是中間的碳化竹絲燈芯,論輕薄不如工部製作的,甚至都沒有給外層罩個罩子,電線也是裸露的.另一個小廝賣力得搖著發動機.劉基好似看到了第一次在皇宮內看發電時。
“.”
此外就沒什麼好看的了,電風扇也有,不過同樣是因為人力發電,電風扇轉的有些慢,還不穩定,時不時卡一下,按工部的說法,應該是中間的線圈不夠。
這是劉基逛的“電器鋪一條街”中的第三家,很明顯,周圍的店鋪也改頭換麵投入到這新的行業中來,所售賣的商品其實差不了多少,技術都是天幕傳授的。
劉基此行主要是看看民間這方麵的發明,很明顯不太行,他們甚至都沒發明出鉛酸蓄電池,或者說電動三輪車。
光學顯微鏡就更不用說了,這玩意要不是陛下催得急,恐怕工部如今都弄不出來。
當時是輪番取了不少大臣的口腔黏膜唾沫液,置於載物鏡上。
當劉基真的從那“目鏡”中看到,那根本不存在紫色的球狀的會動的細菌時,整個人都驚呆了。
那種震撼是無以言表的,從天幕那得知,這世界上到處都充斥著這種細菌,劉基想了一個晚上,不知道這些細菌之間會不會像人一樣會說話,有朝廷什麼的。
劉基沉默地離開電器鋪,這裡麵賣的東西,像發電機,電風扇其實還隻是空中樓閣,還是要人力發電出來才能使用,能利用的地方其實是一些住在河流旁的人家,不過這些人家大概率買不起發電機。
不過劉基知道,這些電器距離真正應用不遠了。
工部已經開始給皇宮內鋪設電線了,在發電這一塊上目前用的是火力發電,使用的是北平府西山開采和精煉過的焦炭,經京杭大運河轉運至南方。
目前北方的煤礦勘探中,大部分淺層煤礦主要分布在北方,像山西行省等,因此朝廷計劃修建一條由山西大同等地向東到北平府的鐵軌,之後轉海運,這條鐵軌一為南方輸送煤礦,二為北方邊境輸送糧食等。
但長距離轉運太過遙遠,朝廷還計劃在城外長江、秦淮河等處看能不能利用一些水流湍急的地方進行水力發電,這一工程目前還在考察中,水力發電地核心在於水的流速。
目前考察的幾個地點,有一些地點是能夠正常發出電來的,但是否能支撐起整個金陵城的消耗和使用,沒有人敢打包票,劉基知道,大概率是不行的.
未來可能是水電、火電並行也說不定。
唐,長安城。
李世民會同一乾重臣也在緊鑼密鼓中計劃修建一條由長安到三門峽的鐵軌,以方便轉運洛陽而來的糧食,之所以修到三門峽是因為黃河自潼關以東,流經中條山與華山之間,河水因兩山夾峙水勢很是湍急。
到三門峽這一段,河水被河中兩大稱為砥柱的石島分開,形成三股急流,而且水下還有暗礁,此時航船根本無法通行。
用鐵軌替代陸路運輸,能有效降低運輸成本,況且目前的蒸汽火車的速度也足夠用了。
長安的安全是朝廷首要考慮的問題,為此李世民等人也沿途勘察了許多遍.
時間很快來到天幕亮起之日。
【在某乎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類似的問題,給諸葛亮xx東西,北伐能成功嗎?】
【這裡的xx東西包括但不限於:無限量的可樂,無限量的紅牛,無限量方便麵,200噸東北大米,100萬隻貓,10噸土豆,1000斤咖啡,1000輛路虎,2023年的成都市,10萬個奧尼爾,10萬薯粉,1個派蒙,100萬個大學生等等.】
【今天我們來看一下100萬大學生這個問題,網友試著模仿了一下大學生,情形大概是這樣的】
【大學生:打到我家那邊,我可以回家嗎?】
【大學生,牆牆,尋找昨天下午北伐四營第一排的女生,舉旗的樣子好可愛.】
【大學生:丞相,北伐時我可以和我朋友站一塊嗎,我兩想一起】
【“明天北伐你說我洗不洗頭呢?”、“洗吧,萬一有帥哥呢?”】
【大學生:哪邊是北啊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