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千年治蝗史(1 / 2)

金陵城。

“滾回去麵壁思過!”朱元璋氣不打一處來,對著老二嗬斥道。

怒氣發泄一半,該是時候解決這一問題了。正如天幕所言,他對兒子的教育是失敗的。

那麼除了安撫百姓之外,重點就是諸位皇子們的教育問題,宋濂人品也正直,不過礙於逆子的身份,多是規勸、鮮少處罰,慢慢驕縱其性格,這或許也是其日後無法無天的原因之一。

另外很大的原因是,身懷利器殺心自起。

和驟然富貴的人一樣,驟然掌權,那麼心中的欲望必然跟著高漲,再加上位高權重無人敢惹,做事情自然就無所顧忌。

皇子的教育、宗室問題,朱元璋頭都大了。

【人一旦死了癌細胞也會隨之滅亡,那麼癌細胞為什麼要選擇跟人類同歸於儘呢?就不能和人體共存,好好活著嗎?】

【這種想法是好的,但癌細胞並沒有意識啊,刻在它們DNA上的程序一直在起作用,本質上隻要營養足夠,他就是永生細胞,他可以先永生帶動後永生。】

【可惜的是,它隻知道索取無限壯大自身,無節製自我分裂搶奪身體各個器官的營養,緊接著壓力就到了葡萄糖的身上,一旦乳酸、葡萄糖、氨基酸等營養跟不上,身體就垮了。】

【人身體裡的每個細胞都有生命周期,比如血液裡的紅細胞能存活4個月,皮膚細胞大概28天就會更新一批,而胃黏膜和腸上皮細胞隻能活2-3天】

【要知道咱們身體裡可有50萬億個細胞,它們各自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實際上人體每秒大約有380萬個細胞死亡,雖然會有新的細胞誕生來代替它們】

【但它們中總有一部分舍不得離開這個世界,開始掙紮,不想就這麼死了,在偶然的機會之下(如熬夜,吸煙,喝酒等不規律飲食作息)它們的DNA產生了變異,突破了細胞都會死亡的宿命,獲得了某種條件下的‘永生’】

【雖然人體免疫係統基本都能及時發現並消滅它們,但總有那麼一些漏網之魚能夠活下來,並開始搶奪身體養分,加之每20分鐘分裂一次,分裂的細胞也繼承了‘永生’,那幾乎是無限增殖,最後形成嚇人的腫瘤】

【看起來像是癌細胞跟人不死不休,但其實它們本來就是要死的細胞,隻是通過變異暫時逃過一死,多存活了數月或者數年,它並非不想共存,自我分裂的基因隻要還在發揮作用,最後一定會是‘人死細胞亡’的結果】

【也有人說癌細胞也有它的用處,完全可以利用這個特性來無限繁殖肉.說這話的真是個狠人,你不想想從菜市場買2兩肉回去變3兩,你拿起它想下鍋,它會粘住你的手往上蠕動,濕濕黏黏的.】

奉天殿前。

一眾人從剛才的鬨劇緩過來,此時一聽到天幕提及癌細胞,表演了一波連續變臉,表情精彩至極。

此前他們就知曉癌症的大名,所以眉頭緊皺。

緊接著就是有條件的永生,連朱元璋都不禁愣住了。

“還真的有永生!”不少人驚呼,緊接著又是一盆冷水澆下來。

“呃”癌細胞永生帶來的後果就是和人體的其他細胞、組織、器官搶奪營養,而且癌細胞可以無限分裂,自我增值,那麼就注定了人體最後走向入不敷出的局麵!

人體隨之垮台。

“按這般描述,患腫之人,如果還日漸消瘦,就可能是癌細胞搶奪身體養分導致的?”太醫院的眾人細細分析了一番,一般來說,腫就是在身體長出的,不屬於人身體的組織。

“如果推測為真的話,那麼很多病例倒是找到了真正的致病原因,隻是不好治療啊。”

“把這部分腫瘤切除呢?”

“可能有效,但不一定能治本,不然後世也不用束手無策了。”

一眾人沉默了,這話是錯不了,都能發現癌細胞致病原理的,怎麼可能沒試過這個方法。

現在他們都知道人體的最小單元是細胞,而人體中細胞就有50萬億個,除了割除長出來的腫瘤,可能還有一些癌細胞不知道藏在何處,要想精準滅殺這些癌變後的細胞,談何容易啊。

“我覺得倒不用唉聲歎氣,至少我們現在又搞清楚了一些病症的成病原因和病情發展方向,未來總能找到對應方子的。”年輕的禦醫朗聲說道,他的笑聲衝淡了許多憂愁。

“不過,後世這幫人簡直是混不吝,居然想利用癌細胞來繁殖肉!”

“我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閻王背上都得紋他名。”

一夥人說著笑,視線停在評論區,看看能不能從中得到一些補充或者其他信息。

《可不可以假死,騙過癌細胞[狗頭]》

《那是不是可以談判,一起共存,隻要癌細胞不擴散,就讓它一直活著》

《癌不擴散條約是吧[狗頭]》

《腫瘤有良性的,也就是增值受限、細胞分化程度高、對人體影響小的叫良性,反之癌變後的就是惡性的》

【蝗災,古代三大天災之一,相信大家對這個詞都感到陌生。1977年,我國就宣告控製了肆虐幾千年之久的蝗災,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廣大西部不時有零星的蝗災發生,但很快就會被各省聯手遏製住】

【蝗蟲是我國曆史上的最大害蟲,2000年來嚴重的破壞著農業生產,更為凶險的是蝗災多發生在大旱之後,往往農民才挨過一場旱災,搶種了一點救命糧,蝗災就接踵而至,讓剛剛燃起的生存希望再次破滅】

【這無窮無儘的災難與痛苦不斷積聚發酵,最後落到史書上就隻剩下了6個血淋淋的大字:是歲饑,人相食。】

【麵對洶湧而來的皇衝大軍,一些人選擇了屈服他們請出蝗王娘娘、劉猛將軍,以為隻要虔誠的供奉這些泥塑金身就能平息上天的責難,驅散漫天的蝗蟲】

【而另一些人不願坐以待斃,他們抄棄武器誓與蝗蟲鬥爭到底,《漢書.平帝本紀》記載,早在西漢元始二年,我國人民就已經開始了治蝗的鬥爭】

【那年山東青州一帶爆發了蝗災,朝廷為了治蝗撥出大量錢款,用來獎勵捕殺蝗蟲的農民,這也是史載的我國最早的治蝗法例】

【到了唐代,宰相姚崇非常重視治蝗,他發現蝗蟲有驅光的習性,夜晚隻要在田間燃起火堆,就可以大量燒殺蝗蟲、明代的福建人陳經綸在安徽推廣番薯種植時,第一次領教了蝗災的可怕】

【不過同時他也發現鷺鳥喜歡吞噬蝗蟲,便想到了鴨子與鷺鳥實性相似,安徽又適合養鴨於是發明了蓄鴨治蝗的生物防治法,在蝗蝻(蝗蟲的幼蟲)羽化前,放出鴨子任其在田間啄食,可以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兩千年來的治皇鬥爭中,一代又一代勤勞堅韌的中國人民,用血汗積累了大量寶貴的經驗】

奉天殿前。

“後世連蝗蟲都能控製了?”一眾人心中都一驚,繼而又醒悟過來趕緊埋頭苦抄。

後世連蝗災都能控製了?

朱元璋也麵露驚疑之色,‘蝗災’二字勾起了他的恐怖回憶,作為親身經曆過蝗災並活下來的人,才明白蝗災帶來的破壞有多大。

蝗災作為三大天災之一,一直都是令人聞之色變的,因為蝗災之後就是嚴重的饑荒,如果再爆發瘟疫的話,那麼國家都會陷入動蕩。

至正那幾年的大旱和蝗災,餓死無數人,他曾親眼見過為了爭奪一塊樹皮,幾人像惡狗一樣打得頭破血流,也見過老人孩子為了活命吃觀音土撐破肚皮

古時候人們對蝗蟲沒有充分的認識,一般會認為是天子失德,如果發生蝗災,皇帝是要下罪己詔,檢點自己的過失的。儘管後來對蝗蟲的認識加深,知道這不過是天災,但還是無能為力。

無論是百姓撲打捕捉、夜間點火吸引其撲火等等手段,都隻是杯水車薪,收效甚微。

置身其中,麵對如此鋪天蓋地的蝗蟲,才知道人是那麼的無力。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