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有皇帝聖諭,又有寧王金印書信求告,林如海自然沒拒絕的道理。
兩人又就調配鹽兵的細節協商了一個時辰,林如海又讓人傳鹽兵營統領都尉鄭勇,盤點各地鹽兵分布。
因兩淮鹽務繁忙,各地鹽稅征收、打擊私鹽販賣都需要鹽兵坐鎮或圍剿。
且鹽業環節皆利潤豐厚,引八方商賈,熙熙攘攘,絡繹不絕,也引來沿海倭寇覬覦,常會小股沿江襲擾,更需鹽兵戒備防禦。
幾人計算籌謀之下,可調動鹽兵為八百人,共分為八伍,每伍百人,由伍長帶領。
等大事議定,賈琮總算鬆了一口氣,兩淮鹽兵營總數三千,還擔負兩淮鹽務重任,能一下子借調八百之數,林如海也算儘其所能了。
再加上寧王親衛、應天府衙可用人手、劉海鎮守大慈恩寺的百餘名兵丁,已過千人之數。
即便對上實力雄厚的水監司大營,也有了足夠的憑仗,況且也不是真的要兩軍作對廝殺。
畢竟真敢莫逆造反的都是極少數,隻要能拿下鄒懷義等一乾首惡,大事便可平定,引鹽兵入城,更多的為了彈壓金陵城內各方勢力。
林如海見賈琮一臉疲憊,想是形勢危急,整日趕路不敢停歇的緣故,讓家人帶他去沐浴歇息,反正鹽兵調動也需要一定時間。
等到賈琮小睡了兩個時辰後,鹽兵營兵員調動就已完成。
金陵形勢叵測,賈琮不知道應天府大獄中的消息,到底能封鎖多久,總之遲則生變。
他不敢耽擱半分,便和林如海告辭,約定待金陵事了,定要再上門拜謝林姑父。
此時揚州城還被清晨的寂靜所籠罩,街道兩旁隻是少數攤販剛剛開張,大多數人還在酣睡之中,城北的鐵佛寺也才敲響第一聲晨鐘。
賈琮和揚州鹽運司都尉鄭勇,以及八個統兵伍長,帶著八百鹽兵,迎著東方微熙的紅光,離開揚州城,直奔金陵方向而去。
賈琮見這八百鹽兵軍容整肅,精神抖擻,刀槍皮甲齊備,都是二十左右的血氣青壯,比他在金陵看到的衛所官兵還要精良。
他卻不知,兩淮鹽兵是專為護持鹽務而建,朝廷雖也撥發糧餉,但數量不多隻為應景。
鹽兵的大部分糧餉都是兩淮鹽商按份額籌措,因鹽兵的主要作用是打擊私鹽販賣,護持國朝鹽稅。
這一點關係到兩淮鹽商的切身利益,隻有私鹽販賣被大肆打壓,黎民百姓隻能購買官鹽,這些鹽商才能靠朝廷下發鹽引日進鬥金。
所以鹽商對籌措鹽兵糧餉都是不予餘力,鹽兵配置的刀槍甲胄都是上好的,對這些鹽商來說,豢養鹽兵幾乎等於豢養私兵。
而各地衛所官兵,吃空餉、喝兵血的情況極其普遍,且承平日久,訓練僵化鬆弛,這些都很大削弱衛所士兵的戰力。
而這些兩淮鹽兵,每年都要對峙那些鋌而走險、亡命江湖的私鹽販子,即為最嚴酷的實戰訓練,因此其戰力血勇都非同一般。
且兩淮鹽兵是半官半民屬性,構成根基獨特,兵員都來自平民精壯,糧餉豐足,鹽商既出錢糧,當有監督之意,也就不存在吃空餉的問題。
兩淮貧苦青壯甚至對加入鹽兵趨之若鶩。
因加入鹽兵營,不僅是極好的糊口差事,緝拿私鹽走販立功,鹽商還會發放花紅,官府也會獎賞,鄉裡之間也有體麵。
兩相比較之下,鹽兵的兵員、整訓、糧餉都是上佳。
這體現出來的士氣兵容,才會讓賈琮覺得鹽兵精良程度,會在金陵衛所官兵之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