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邊鎮戰報頻傳,神京大周各衙門,以比往常更快的效率,高速運轉起來。
這段日子,郭霖奉嘉昭帝之命,兩次來火器坊查看各類火器營造進度,氣氛日益緊張。
園子裡趙嬤嬤告訴賈琮,兒子郭誌貴每遇休沐日,都會回家看望自己,但昨天休沐日卻沒回家。
火器坊產出的大量火器子藥,也陸陸續續被起運。
沒過幾天,賈琮便在兵部觀政文牘中得知,嘉昭帝從五軍營火器兵中征調千人,緊急開拔遼東邊鎮。
賈琮猜測郭誌貴便在征調之列,因為兵員調動,事涉機密,所以休沐日才會沒有返家探母。
……
隨著形勢日益拉緊,朝廷巡查九邊之事,也變得迫切起來,而九省統製的人選確定,也變得迫在眉睫。
就在這種關鍵時刻,市井孩童中開始傳唱一首歌謠,說是歌謠其實是一首短詩。
遼關女直出白山,九邊烽火騰霄漢。
求用陽夏謝安石,輔君笑談鎮胡蠻。
其實這樣的事情在神京很常見,不少名士文會或飲宴,但有佳作產生,總會以各種方式流傳市井。
當年賈琮在楠溪文會上寫的那首詠梅,語句簡練,朗朗上口,就能被當做童謠一般,在市井孩童口中傳唱。
還因此給他掙得了不少名氣。
而這首詩從字麵意義上看,很符合當下的形勢,詩中提到眼下女真侵擾遼東邊鎮,並表達協助君王平定叛亂的誌向。
隻是,一些頗有學識之人,知道了這首詩的出處背景,以及詩中敏感的用典,心中都不免湧起栗然的感覺。
……
神京城內都知道北靜王水溶,年輕俊朗,禮賢下士,謙和恭謹,是年輕勳貴中的翹楚人物。
北靜王水溶日常最喜聚攏文墨名流,在府上飲酒清談,以為雅事。
而九月之初,他在北靜王府舉辦秋菊詩宴,據說盛況空前,比之當年嘉順親王的楠溪文會,有過之而無不及。
詩宴遍請士林名士百餘人,聚酒吟詩,暢談天下,成為神京城廣為傳揚的盛事。
據說事後,北靜王水溶對詩宴盛況,不無得意的自言:海上眾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
本來這句自得之語,雖然有些囂張,但也挑不出太大毛病,不過是吹噓自己禮賢下士,海上眾名士都對他傾慕崇拜。
但當那首據說出自秋菊詩宴,如今被街巷小童傳唱的歌謠,被越來越多人所知。
北靜王舉辦的這場原本文采風流的詩宴,如同被點金成石,馬上就變了味道。
問題關鍵出在詩中那句:求用陽夏謝安石,輔君笑談鎮胡蠻。
謝安石,便是東晉名臣謝安,當年東晉受前秦攻伐,連失數州,國將不國。
謝安作為東晉抗擊前秦的主帥,挽狂瀾於既倒,在淝水之戰中,以八萬軍大敗號稱百萬的前秦軍,使東晉得以存續。
謝安又乘大勝之際,派族人謝玄掃蕩失地,連克洛陽、徐、兗、青、司、豫、梁六州,使東晉國勢大盛。
謝安也憑借此戰,名垂青史,成為名蓋天下的東晉權臣。
當時東晉孝武帝對謝安十分忌憚,但因其功蓋天下,對他無可奈何。
從秋菊詩宴中流傳出來的這首詩,作詩之人將北靜王水溶比作謝安,說他有助天子平定邊患之能。
表麵好像是恭維奉承之意,如果深究其意,就有些誅心之論了。
北靜王可比謝安,那豈不是有權傾天下,轄製君王之能!
如果說這一切隻能算推測附會。
偏偏北靜王又說了那句自得之言:海上眾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
幾乎是自己打了自己嘴巴,恰恰成了詩中不敬之心的注腳。
這句話哪裡是誇耀詩宴盛景,與這首詩相互映襯,分明是自詡名望天下,雲集景從,才具安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