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他麼專業啊,老林!”
老白由衷地讚揚了一句。
毫不誇張地說,作為一名文物修複的碩士研究生,他已經被《上周的古董》中所顯露出的專業知識和極具可實施性的步驟所折服。
老白甚至還有一種想法。
他可以按照裡麵所描述的步驟,並且結合他的專業理論知識,複刻一隻清康熙五彩魚藻紋鬥笠碗。
這一種感覺,就如同看了一些啟蒙視頻,心癢難耐,迫切地想要實踐一番。
例如,遊戲技術講解視頻。
但《上周的古董》劇情環環相扣,老白又舍不得放下,便捧著手機,沉浸在古董造假的世界中去。
中,後續的林某帶著鬥笠碗,讓城裡最有名的鑒寶大師鑒定,鑒定為真。
而後,林某還仿造了各種各樣的古董文玩,有字畫、玉器、陶罐、青銅器,等等。
直到黃昏時分。
落日的餘暉映入文白工作室內,其中的瓶瓶罐罐被拉長了影子,空氣中彌漫著一股修複液、紙張、銅臭,泥土等交織而成的氣味。
呼——
老白才放下手機,深呼了一口氣,又伸了個懶腰,活動活動筋骨。
他看了看工作室裡的這些瓶瓶罐罐,手頭癢癢的。
最終。
他的目光落在了距離他最近的一個高約42公分、底部直徑約15公分的青銅器器皿上。
這個青銅器名為‘饕餮紋卣[yǒu]’,是一種橢圓形的盛酒器,上麵有形似饕餮的紋路,刻有銘文,兩旁有提梁,上有小蓋封口。
這是老白在魔都古玩圈裡發現的青銅器贗品,外形、饕餮紋飾以及銘文的工藝都很不錯,老白便花了幾百大洋買來放在工作室裡,時不時把玩一下,看上兩眼。
好巧不巧。
林川的《上周的古董》裡,恰好有仿製青銅器的詳細步驟。
其中雖然少了一道關鍵手法,但是對於老白而言,他可以用文物修複的理論知識去彌補。
“仿造文物不犯法,刑,我試試看!”
老白說乾就乾,馬上開始著手仿造,讓‘饕餮紋卣’更加接近商周時期的模樣。
仿造文物,其實也是提升文物修複技術的一種方式。
所以,老白很是興奮。
在《上周的古董》的古董中,記錄了很多種仿造青銅器的方法。
比如,假鏽偽裝法,拚接法,土埋法。
現在老白手上的‘饕餮紋卣’,本就是以翻砂的手法鑄成,工藝極高,隻是它的鏽跡和包漿與年代不符。
“按照老林的方法,我應該先讓它變老,然後偽造銅鏽,用特殊液體模擬包漿,再用泥土覆蓋,以特殊手法處理土沁,才能做完以假亂真的手段。”
開工!
老白對照著《上周的古董》中的仿造青銅器的方法,在工作室中找來硫磺水,加熱形成熱硫酸,淋在‘饕餮紋卣’青銅器上。
澆硫磺水,是一種普遍的做舊方式。
硫酸質溶液能夠腐蝕青銅器,讓它的色澤慢慢變成古銅色,甚至是黑色,看起來的年份更老。
這一步很簡單。
最難的步驟是銅鏽和氧化包漿。
古代青銅器長久埋在地下,它和潮濕土壤、地下水及其他有機、無機物接觸,表麵會發生化學反應而生鏽。
但由於這種鏽跡是逐漸生成的,所以層次複雜,色澤也不同,再者,青銅器周圍邊緣有自然的斷麵,用刀剔或用錘敲擊,會成塊成片脫落,有些像是‘起酥’的感覺。
所以,想要以假亂真,一定要在鏽跡和包漿上下狠功夫。
老白按照‘古董造假教科書’,一步一步地執行,用膠水、鬆香、白芨漿、清漆等膠狀物,摻入青銅器上的真鏽,調配各種礦石粉和顏料,用不規則的手法塗抹到‘饕餮紋卣’。
很快,這一步完成了。
‘饕餮紋卣’立刻顯出與原本截然不同的模樣,一層層層次不同的鏽跡,在青銅器身顯現,且器身上的氧化包漿色澤不同、不規則,像是曆經了三千年的歲月一般,顯得蒼茫而古樸。
接下來,便是土埋了。
土埋法,老白很是熟練。
他在工作室內就找到了一盤濕潤的泥土,把‘饕餮紋卣’埋了進去,時而用加熱器烘乾泥土,又時而倒水加濕,偶爾還震動幾下,讓青銅器更快地與泥土產生反應。
這一步驟,足足耗時一天一夜。
在次日的夜幕降臨時,西周早期的‘饕餮紋卣’才得以‘出土’。
“成了!哈哈哈!”
老白捧著剛出土的西周青銅器文物‘饕餮紋卣’,兩眼放光,滿臉都是亢奮和激動。
老林,我承認昨天說話太大聲了。
這個仿造的青銅器‘饕餮紋卣’,真的太逼真了,無論是從外觀、紋飾、銘文、鏽跡,包漿,土沁等方麵來看,它都無可挑剔!
老白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地端詳這尊青銅器‘饕餮紋卣’,愣是找不出一丁點兒毛病,眼裡已經將之視若珍寶!
這時,老白突然萌生了一個想法。
——找個鑒寶大師,鑒定一下真偽,看看能否以假亂真。
“有很多鑒寶大師在網上直播鑒寶,我把這尊‘饕餮紋卣’,讓他們鑒定鑒定真偽。”老白嘴角一揚,臉上顯出一抹期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