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這個是收到的貨錢,大哥給你。”說著,張鐵頭從被窩裡拿出一個木箱子,小心翼翼地遞到了許大茂手中。
許大茂接過木箱子,輕輕打開蓋子。他的目光立刻被箱子內的景象吸引住了。隻見箱子內部被一塊木板隔開,形成了兩個不同的區域。一邊整齊地擺放著一捆捆嶄新的鈔票,而另一邊則是一些糧票。這些糧票看起來嶄新且整潔,散發著淡淡的紙墨香氣。
許大茂隨意拿起一張糧票,仔細觀察起來。這張糧票十分新穎,四個邊緣呈現出鋸齒狀,上麵印有鮮豔的紅色圖案和清晰的文字。正麵用繁體字書寫著:中華人民人民共和國糧食部,全國通用糧票。下方則醒目地印著“伍市斤”三個大字。
許大茂心中不禁湧起一股驚喜之情,因為他認出了這張糧票的身份——全國第一套糧票中的一張!
這套糧票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對於喜歡收集糧票的人來說,無疑是一件珍貴的寶物,不過現在嘛……嘿嘿,估計印出來不超過半年……
許大茂前世也見過不少的糧票,畢竟有很多人喜歡收藏這些東西,但是55年全國第一套糧票卻是十分稀少。他知道,這套糧票在曆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和價值。
畢竟這一套糧票在八零年就已經禁止使用,當時人們隻能把這些了糧票去兌換成彆的時期發行的糧票,這就導致留下來的很少。
前世那些喜歡了糧票的收藏愛好者,能夠擁有一張這樣的糧票,簡直就是一種幸運。
55年是中.國糧票史上十分具有深遠意義的一年。從這一年開始,各種糧食票證鋪天蓋地的進入中國社會。用糧食部名義印製的1955年版糧票開始在全國各地發行使用。
糧票作為一種有價證券發行,在我國使用時間較長,曆史意義十分重大。它見證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曆程,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變遷。
並且糧票是計劃經濟的產物,在糧食非常匱乏的情況下,起到了很好的調節的作用。每人每個月28斤糧食。不論職位高低,不論年齡大小,不論男女老少。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這種公平性,讓許大茂感到十分感慨。
許大茂拿著那張珍貴的糧票,心中充滿了感慨。他深知這張糧票背後所蘊含的曆史意義和文化價值。同時,他也明白,自己手中的這張糧票不僅僅是一張紙,更是一段回憶、一份情感、一種傳承。
最早實行憑票證供應的其實應該是布,但當時老百姓普遍認為布並不是生活必需品,因此並沒有太在意布票。而糧食則不同,它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所以實際上最早實行憑票證供應的還是糧食。
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經濟落後,物資極度匱乏,糧食自然無法做到無限製地敞開供應。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領導們開始研究糧食的計劃供應方案,以確保全國人民都能夠有足夠的溫飽保障。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票據的種類變得越來越多。除了常見的糧票外,還有棉鞋票、自行車票、肉票等各種生活用品的票據。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竟然還有糞票和月經帶票這樣奇特的票據存在。這些票據反映了當時物資短缺的現實情況,同時也見證了那個特殊時期的曆史。
作者曾經在網上搜索過一些關於票據的信息,其中包括一種名為\"覺悟票\"的票據。
這種奇怪的票據僅限本人使用,具體用途卻不得而知。
不禁感歎那個時代的特殊性和複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