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難不成你還想繼續看下去?(1 / 2)

這後宮有毒 繁朵 6815 字 10個月前

() 公襄霄愣了一下才回過神來,道:“沒有。”

他們是過來夜會宮嬪密謀大事的,又不是來喝茶吃點心的,怎麼可能帶水?!

“你不要打岔!”戚九麓還待再說什麼,雲風篁卻已不耐道,“說下去!”

“……晁氏跟帝京聯絡上了。”見她催促,戚九麓暗歎一聲,隻得道,“族中耆老擔心他們靠著的那位一旦事成,往後北地就是晁氏說了算。因此我提出前來帝京,耆老們商議了一番也就答應了。”

雲風篁冷笑一聲,說道:“那群老東西有這麼好說話?隻怕你前腳走人後腳就開始栽培你兄弟了罷?”

戚九麓淡淡道:“我沒走之前,父親已經將九章帶在身邊。”

戚九章是戚九麓庶弟,身體比較好的那個。

戚氏這麼做,顯然是打算戚九麓若事成,那麼日後戚氏家族自然跟著風光得意,戚九章也會乖巧的給這兄長做膀臂;但若戚九麓站隊錯誤,戚氏就會立刻拋棄他,轉而全力支持戚九章挑起家族的擔子。

這都是大族慣用的手段,從來不會孤注一擲,戚九麓不意外,雲風篁也是意料之中。

兩人此刻雖然不免齒冷卻也沒什麼驚訝的,倒是公襄霄,因著宗室這些年人丁單薄,他又長年生活在攝政王的羽翼之下,縱然繼妃進門之後這幾年日子不太好過,場麵上總還是金尊玉貴的世子,聽著多少有些不平與惻隱。

隻是雲風篁跟戚九麓這會兒都沒理會他,隻自顧自的說起謝風鬟之事:“當初姐姐初嫁汪氏子也算琴瑟和諧,後來汪氏子不知怎的迷戀上一商家女,遂與姐姐生了芥蒂,不過經年,竟到了相敬如冰的地步……我記得當時我娘時常接姐姐回家理由是家裡這個長輩不太好那個長輩不太好,要姐姐回來探望伺候,但實際上是想給姐姐緩口氣。”

汪氏在北地算不得大族,一個是人丁單薄,出過些人才但沒出過太出色的人才,第二個則是這家子祖上據說有著胡人血脈,屬於前朝歸化的胡人與邊塞漢人通婚的後嗣。雖然汪氏從來不肯承認這點,堅持他們頂多就是祖上有人貪圖胡姬美貌娶過幾房妾室,但在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觀念強盛的北地,終究有些格格不入。

當初謝風鬟跟汪氏子的婚事,江氏是非常反對的,她覺得汪氏子配不上謝風鬟。哪怕謝風鬟隻是庶出,可她這個嫡母養大的女兒,不說匹配戚九麓這等門當戶對人家的宗子,配個嫡次子什麼的也是應該的。

但汪氏子俊美又會哄人,謝風鬟當時年少,一門心思係在他身上,一度鬨的要死要活。

這要是換了雲風篁,江氏是絕對不吃這套的,她也有這信心給他們拆散了。

無奈謝風鬟畢竟不是親生的,生母秦氏心疼女兒,親自到江氏跟前下跪請求,江氏又氣又恨又傷心,一怒之下允了……後來謝風鬟身敗名裂還拖累娘家,江氏如夢初醒,徹查了秦氏的院子,將一乾丫鬟婆子打死打殘了大半,剩下來的也全部灌了啞藥發賣出去。

雖然如此卻已回天無力……

不過最難過的可能還是秦氏自己,她就謝風鬟一個親生女兒,打小沒能親自撫養,好容易孩子長大了,想跟喜歡的人成親,秦氏覺得自己這輩子沒能為女兒做什麼,這終身大事上,明知道會惹主母不高興,總也要出份力。

結果這一出力,卻是將親生骨肉推進火坑裡……

秦氏在謝風鬟死後大病了一場,形銷骨立容色銳減,連寵了她大半輩子的謝蹇都不想再看的那種,半年前雲風篁聽江氏在信裡隨口提了句,說她想出家,但被江氏勸了下來,如今不過是孤零零的養在院子裡,足不出戶,也不知道還能活幾年。

雲風篁定了定神收起回憶,說道,“我一直都不相信我娘養大的女兒會蠢到紅杏出牆還被夫家抓到現行……最重要的是,汪氏憑什麼同我謝氏撕破臉?”

本來兩家

結親,圖的是結兩家之好,縱然其中一方兒女有過,不到萬不得已,等閒也不會鬨得不可開交。尤其汪氏家聲不如謝氏,哪怕發現謝風鬟紅杏出牆,卻何必大肆宣揚?

這麼做不僅僅是得罪死謝氏,人人知道汪氏戴了綠帽子,難道走出去就得臉?

正常的做法是拿到證據之後,私下交給謝氏,讓謝氏自己清理門戶。這樣謝氏自知理虧,絕對不會對奸夫淫婦心慈手軟,而且也會欠下汪氏一份深刻的人情……這才是大族之間的默契。

而汪氏當時是怎麼做的?

將奸夫淫婦綁了遊街示眾了一圈才送去謝氏,這過程恨不得敲鑼打鼓招呼全城人來看了。

那會兒謝氏毫無防備,被這消息弄的措手不及,從上到下都匆匆忙忙的應對,壓根不及深想。但隨著最激烈最慘烈的一段過去,謝氏也不是傻的。

如江氏處置了秦氏院子裡的人,如雲風篁對於戚九麓說晁氏與謝風鬟出牆之事有關的消息毫不驚訝……她們不是沒懷疑過。

“汪氏同晁氏之間有沒有牽累我還不太清楚。”戚九麓緩聲道,“但同姐姐有染的那人,有人見著他跟晁氏一個遠支子弟有著來往……汪氏當時說,姐姐是外出散心時跟那人再三碰見,漸漸有了牽扯。如此看來,顯然他們一早就打算謀害姐姐了。”

雲風篁沉默了會兒,嘿然冷笑:“姐姐沒有那個分量,汪氏子更不夠資格。這事兒歸根到底,是衝著咱們倆來的,或者說,是衝著咱們兩家來的!”

戚九麓麵無表情:“不,應該說,是衝著整個北地去的!”

事到如今回過頭去看當年這場席卷了整個北地的醜聞已經很清楚了:國朝廟堂之爭是從神宗皇帝的時候就開始的,後來神宗登基,憑借手腕跟魄力,倒也整肅了朝堂些年。但孝宗承位後,與紀氏翻了臉,朝野上下,頓時又是四分五裂山頭林立的狀態。

這個過程裡,北地大族始終秉承細水長流的原則,不肯輕易下水。

當年戚氏與謝氏結親,除了戚氏家主公然宣揚的“謝氏嫡女聰慧能乾機敏賢淑與我兒門當戶對郎才女貌合該天生一對”,還有一個隱蔽的考量,是那會兒尚且年幼的戚九麓跟雲風篁都沒看出來,或者說當時他們的眼界根本想不到的,為了聯手對抗來自廟堂的拉攏。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