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陌生(已修改)(1 / 2)

這後宮有毒 繁朵 6433 字 10個月前

() “這個你就放心罷!”聞言戚九麓還沒說什麼,外頭公襄霄已經迫不及待道,“我父王跟紀氏鬥了多少年了,怎麼會不防著他們?你道皇後願意親自過來見你們麼?還不是沒辦法……”

說到此處似乎有人在暗中咳嗽一聲,公襄霄得了提醒,得意之情稍作收斂,隻道,“總之你就穩穩當當的聽心筠安排好了。”

雲風篁眯著眼,思忖了會兒,忽地一笑,道:“那世子還在這裡做什麼?繼續聽壁腳麼?”

“……”公襄霄頓時無語,道,“你這過河拆橋也夠快的。”

雲風篁沒接話,輕輕踢了踢戚九麓,戚九麓會意,站起身,笑著出去:“我送世子。”

公襄霄怨念道:“你怎麼次次向著你家這小祖宗?你這麼下去還怎麼振作夫綱……唉,算了,看你這沒出息的樣子,怕是這輩子都被她吃的死死的。”

念念叨叨的,隻聽著一陣腳步聲遠去石室中雲風篁側耳細聽,除了公襄霄跟戚九麓之外,還有至少六七人的樣子,落足都十分輕微,幾不可查,約莫是公襄霄的侍衛。

她等這些人走遠了些,這才抖開戚九麓預備的包袱,匆匆穿戴。

等片刻後戚九麓獨自回了來,見她已經衣著整齊的走出石室,正饒有興趣的打量著周圍:石室外卻不是她原本以為的屋子,而是個狹長的山洞,從洞壁上的痕跡來看,這山洞存在的時間應該是比較長了。

四周挖了不少出風口,黑黝黝的也不知道通往哪裡,不時透進風來,繞室徘徊,也因此儘管山洞十分幽深,卻也不覺氣悶。

隻是角落裡零零碎碎的一些東西,挺讓人看著頭皮發麻的:都是些刑具,老的舊的新的都有,共同之處是皆有著浸潤程度不同的血漬。

甚至有副枷鎖底下,還壓了一截疑似人骨的玩意兒。

“等明日就給你換個地方。”戚九麓見雲風篁盯著那截人骨看,忙走過去將之踢到雜物後頭,歉然說,“今兒個還有些事需要我去處置,卻來不及……對了,你是喜歡江南,還是關外?”

“你這倆處安排,攝政王府知道麼?”雲風篁聞言挑了挑眉,不答反問。

戚九麓柔聲道:“世子沒問,我也不打算跟他們說。反正看你喜歡,你喜歡哪兒,我就去安排。早先你不是說過喜歡江南?所以我提前在江南那邊買了莊子田地,東西也按你喜歡的置辦齊全了的。但我又想著,咱們畢竟都是北地生長,興許你還是習慣北方。固然家鄉暫且不好回去,關外那兒氣候風情與咱們家裡也差不多。”

“他不問,是因為你做這些事,總歸是在他眼皮底下。”雲風篁看著他,緩緩道,“攜宮妃私奔,這等罪名,日後慢說你我一輩子捏在他手裡,就連謝氏、戚氏也難逃牽累。”

戚九麓皺起眉,說道:“你我於宮中私會,原本就是落了把柄在他手裡。但一來此事他自己也有參與,捅出去何嘗對他有好處?二來,我為世子心腹,與世子原本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這隻是現在。”雲風篁聞言歎口氣,搖頭道,“公襄霄年歲漸長卻始終手無實權,倒是繼母所出的幼弟越發受到攝政王重視。他既是不甘心被攝政王冷落,又是擔憂世子之位不穩,這才急急忙忙的籠絡人手,試圖成就羽翼……但實際上,他的根本利益是跟著攝政王走的,沒了攝政王他算什麼?”

“攝政王曾與皇太弟之位失之交臂,因著這個緣故,他與淳嘉之間必有一戰這會兒他還需要跟淳嘉聯手料理紀氏、鄭氏還有崔氏那些人,所以助我脫離宮闈之後隱姓瞞名,也還罷了。”

“可是一旦皇室這對叔侄掃平廟堂,隻他們之間對決了,你覺得……憑我跟翼國公府的糾葛

,攝政王會放過這麼個現成的捅刀子的把柄?”

她之前說攝政王這會兒不會希望顧箴出事這不僅僅是因為顧箴是攝政王的左膀右臂昭武伯的嫡女,更因為對於攝政王來說,顧箴在眼下絕對不能死在翼國公府的手裡!

畢竟皇帝跟攝政王聯手對付紀氏等外人的前提,就是這對皇室叔侄之間如今微妙的平衡:皇帝擁有天子之位,是正統象征的同時,有著翼國公這等重臣的忠心輔佐。雖然比起根深蒂固的攝政王,實力仍舊有所欠缺,卻也不是沒有一搏之力。

簡單來說:叔侄倆都覺得,等打發了攪局的外人,我能贏!

可一旦翼國公府有個閃失,淳嘉手裡頭足以倚重的嫡係,登時就剩了一個興寧伯府。

而袁氏早先不過是個地方上的望族,靠著外甥做了皇帝才進入帝京的貴胄圈子,還是從來帝京頭一天開始受到紀氏鄭氏崔氏等重臣不約而同心照不宣的打壓,這八年來壓根就沒發展起來過……素來跟在翼國公後頭搖旗呐喊,讓他們單獨給皇帝撐腰,那隻能是有心無力了。

如此皇帝跟攝政王之間的力量對比失衡,皇帝傻了才會繼續跟攝政王聯手對付其他人,怕不是立刻轉頭去抬舉紀氏來對付攝政王還差不多!

所以此時此刻,攝政王絕對不希望翼國公府有什麼三長兩短也絕對不會允許紀皇後用在翼國公府與攝政王之間製造裂痕以為紀氏爭取起複機會的計劃成功!

然而等將來紀氏之流被打發了……

隻剩了叔侄之戰……

攝政王還留著雲氏做什麼?

那麼到時候,雲棲客今日的所作所為,不管他的舉動背後有多少算計多少引導多少攛掇,反正擄掠宮妃、謀害婕妤這些罪名是無可推諉的,攝政王不可能不利用這點攻訐翼國公府到時候戚九麓跟雲風篁再怎麼隱姓瞞名法,八成仍舊會被找出來作為人證。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