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太後出於對淳嘉能力的信任,以及考慮到並非親生母子格外怕被挑唆些,自從淳嘉親政後,就有著退居後宮不問世事專心頤養天年的意思。
今日能夠這麼快的知曉謝無爭敲登聞鼓掀桌子以給皇帝遞梯子的事兒,卻是興寧伯府的功勞。
興寧伯府之所以這麼做,乃是來求助的那些遭殃的寒門士子裡,有人是他們做的。
原因不問可知:袁氏也希望能夠在尚主的恩典裡,分一杯羹。
人選他們都挑好了,就是袁棵的胞弟袁未。
袁未算得上袁氏子弟年輕一代中的千裡駒,文武雙全,性情謙恭,知分寸懂進退,再適合混官場沒有當然重點是尚未婚娶。
不然,這等好事,興寧伯肯定優先留給自己的嫡子乃至於世子,怎麼也不會便宜了侄子。
本來有著袁太後這一重關係,再加上胞兄袁棵曾為天子伴讀,自幼出入宮闈,與三位公主不說多熟悉,至少不至於跟公主們提起來,三位金枝玉葉都是一臉茫然,不知道這是何許人?
從這些方麵來看,袁未不是全沒機會。
可問題是袁太後因著早年跟家裡的一些糾葛,不大願意跟淳嘉開這個口。
不走後門直接下場競爭的話,袁未自覺文才武略都不弱於人,唯獨一點:他……跟袁楝娘容貌相似,嗯,就是那種說醜陋也不至於,說英俊那差太遠的長相。
頂多算是端正。
要命的是,堂兄妹個子還都不高。
袁楝娘是女子,也還罷了,嬌小玲瓏未嘗不是一種風情;袁未身為男子,論身高卻跟雲風篁差不多的那種,衝著這份賣相,淳嘉肯把公主給他的可能性就不高。
這麼著,袁氏又不想放棄這麼個崛起的機會因著袁太後對娘家的冷淡,袁楝娘的失寵,他們跟皇帝的關係已經存下了隔閡了。
要是錯過此番,雖然基本富貴能保,想平步青雲,振興家聲,基本上不可能。
故而袁未一早開始物色.情敵,暗中下手……
反正這回大家都知道,淳嘉中意的妹婿首選寒門士子,那些名門望族的子弟再出色,都沒有太大的可能。
這對於本來也算不上頂尖名門的扶陽袁氏來說,正中下懷:畢竟真正的貴胄子弟他們也惹不起。
倒是這種寒門出來的,以他們家在帝京盤踞八年的根基,收拾起來,妥妥的。
結果誰能想到這些士子裡出了個聶伯琛,不動聲色的,竟然收斂了諸多消息,還找上了真妃的血親兄長,一股腦兒的捅到了禦前?!
這下好了,謝無爭敲了登聞鼓,淳嘉勃然大怒,口諭徹查,大理寺、刑部、禦史台連帶皇城司齊齊出動。
如此袁氏做的事情,哪裡瞞得住?
這會兒能不來跟袁太後哭訴哀求,請她看在骨肉親情的份上,伸出援手?
袁太後對於袁氏想尚主的打算是不想支持的,她當初作為袁氏上一代嫡女,在娘家時也是受儘寵愛,不然不會被安排嫁入扶陽王府。
但出閣後,因著一些事情,卻與娘家生出罅隙,自此存下來芥蒂。
以至於這許多年了,磕磕絆絆的,也始終不曾消除。
對於袁太後而言,
雖然不至於冷酷到不管袁氏死活了,可袁氏在她眼裡,的確是沒有淳嘉這個兒子來的重要。
淳嘉親自做主三位公主的婚事為的是什麼,太後心裡很清楚。
她可不想為了關係不怎麼樣的娘家,坑了淳嘉。
可她也沒料到,袁氏竟然會為了增加袁未中選的幾率,私下裡謀害其他寒門士子!
這已經不是袁太後是否忍心不管他們的問題了,這要是傳了出去,扶陽袁氏固然聲望大跌,甚至從此見棄於士林,連帶著袁太後這個慈母皇太後,以及純恪夫人,都要受到波及!
此刻袁太後對雲風篁的不滿,一半是覺得這真妃羽翼將成不可不防,一半卻是出自對於謝無爭之舉給興寧伯府帶去麻煩的遷怒。
“娘娘,這些話,日後咱們慢慢兒說給陛下聽就好。”蘸柳在心裡歎口氣,提醒道,“當務之急,是將興寧伯府曾經參與謀害寒門士子的事兒壓下,不然傳了出去,可不是鬨著玩的。”
袁太後定了定神,頷首道:“你說的是……這群蠢貨!這般事情,要麼不做,做了,就乾脆利索些,得抹除所有線索,確保不可能波及己身才是!結果他們倒好!做的時候隻圖一時痛快,全不想後果!”
罵了會兒袁氏,到底還是讓蘸柳親自走一趟,“哀家有些日子沒留意興寧伯府了,旦日將近,你且代哀家送些東西去,順帶問一問桑梓近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