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陽福履側坐燈前,肌膚宛若玉石般剔透而毫無人氣,她微微垂眸看著不遠處的殿磚,冷然道:“就因為祖父即將還朝,所以才要這麼做。”
見拙書不解,她淡淡解釋,“陛下起複祖父,為的是什麼?其一自然是人人都能想到的,肅清廟堂,鏟除紀氏餘孽。但,之後呢?”
“紀氏三朝重臣,根深蒂固,是當之無愧的國朝現今第一名門。”
“但在神宗初年他們尚未壯大時,論門楣其實還不如我歐陽氏的。”
“設若他日祖父除去紀氏,你覺得,陛下會不擔心,我歐陽氏取代紀氏,成為下一個隻手遮天的名門,牽掣天子?”
拙書麵色一變,道:“但咱們家對皇家忠心耿耿,當年老太爺就是因為……”
“是,祖父當年就因為不願意跟紀氏同流合汙,堅持忠心於孝宗陛下,才會被貶。”歐陽福履哼道,“但你莫要忘記,孝宗堂堂天子,為什麼卻被紀氏壓製多年,以至於鬱鬱而終……不就是紀氏當年也有過忠心耿耿的表現,讓神宗陛下深信不疑,處處委以重任不說,駕崩之際,還當著滿朝文武以及宗親貴胄的麵,讓孝宗多聽鄴國公的‘老成持重’之言?”
“以至於孝宗後來察覺舅家野心勃勃,試圖遏製,卻總是被紀氏抬出‘先帝之語’來打壓,甚至時常指責孝宗不孝……你覺得以陛下的英明,他會不汲取這教訓?”
她眯起眼,“前朝後宮都說陛下選擇祖父來針對紀氏,一則是為孝宗陛下出口氣;二則是感念祖父一片忠心。故此適合做這事兒的雖然還有幾個,仍舊不以祖父老邁,選擇了祖父。但是,這些人要麼沒想到,要麼想到了卻沒說出來:焉知陛下不是因為祖父年歲已長,所以才得以被托付重任?”
畢竟,以歐陽燕然的年紀,這會兒立馬死了,都不算短壽了。
等他還朝之後,肅清廟堂,乾掉了紀氏一乾餘孽,幫著皇帝收攏部分權勢……然後也差不多還鄉養老了不是?
這要是皇帝挑個還在壯年的臣子來,到時候不管是這臣子挾功自傲更上層樓,還是淳嘉汲取神宗的教訓過河拆橋,都難逃君臣失和的結局,不利於廟堂穩定不說,對淳嘉的賢名也肯定不是什麼好事。
故此還不如選個上了年紀的。
歐陽氏揣摩淳嘉的心意,故此有歐陽福履提議真妃重掌宮權之事:“祖父還朝之後我歐陽氏必定有著一段顯赫的日子,然而一旦紀氏徹底消亡,祖父怕也在高位坐不了幾日了。到那時候,不管是中宮之位,還是我歐陽氏日後在廟堂上的地位,全看從此刻開始,我歐陽氏是否能夠博取陛下的歡心。”
她緩緩道,“有著紀氏的教訓,陛下不會喜歡太過強盛的嶽家的。這一點我歐陽氏其實在四家裡最有優勢。因著祖父的緣故,還能叫陛下得一個顧念老臣體恤孝宗的名聲。問題是,前朝後宮都當咱們四家是一體……這麼著,你說陛下能放心?”
“按照我們的想法,自然是先聯手,等真妃之類的絆腳石去儘,等中宮被廢棄,我們四家之間,再做過一場,決定誰後誰妃。但這不是陛下想看到的。”
畢竟,洛氏、歐陽氏、孟氏、殷氏這四家,本來就是僅次於紀氏的名門望族了,偏還一直關係不錯。
要是等後宮被她們四個收拾的清清楚楚,誰知道她們會不會一轉身聯合起來針對皇家?
淳嘉不可能放任這種情況出現的。
“自從我們進宮來,陛下去
的最多的仍舊是浣花殿,其實就是個鮮明的警告。”歐陽福履吐了口氣,正色說道,“洛姐姐她們多半還沒回過神,等過些日子,她們明白過來,自然該懂得我的苦心!”
“不然,繼續這麼著人儘皆知的團結下去,八成是便宜了真妃之流!”
嗯,至於說她為什麼不提醒洛寒衣三人?
這還用說嗎?
中宮之位隻有一個,能率先表態給皇帝看,為什麼要帶上便宜姐妹?
是,歐陽福履這四人畢竟從小一起長大,家世仿佛,還是有點真正的情分的,但跟家族利益個人前途比起來,那就算不得什麼了。
這點兒覺悟都沒有的話,她們家裡也不可能富貴這許多代。
……歐陽福履先出招,自覺屬於新人魁首的洛寒衣也不甘落後,次日就帶著人到絢晴宮,跟雲風篁“商量”,將絢晴宮圈養的狸貓清出去的事情:“妹妹初入宮闈就被委托重任,自是戰戰兢兢,絲毫不敢懈怠,所以這兩日都翻了些舊事看。聽聞這些年裡,母後皇太後為抑蛇鼠,時不時的叫人放了許多狸貓進後宮。”
“母後皇太後這當然是好意,隻是……據妹妹查閱,這些年裡,被蛇鼠所驚擾噬咬的,寥寥無幾;倒是被狸貓抓咬、或者因為各種有心無心傷了狸貓受到責罰的宮人,不在少數。”
“這麼著,母後皇太後原本是為了六宮之中的安寧才會投放狸貓,可實際上,如今卻有些本末倒置了。”
“如今母後皇太後人在行宮,妹妹不便當麵稟告。”
“但想必以母後皇太後的仁善可親,也一定會讚成,先將這些狸貓打發出去,免得再出事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