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廟堂爭執(2 / 2)

這後宮有毒 繁朵 6443 字 11個月前

在前朝,這事兒可是激烈了:變故傳來的次日朝會上,有朝臣出列道明此事,請淳嘉示下,頓時滿朝文武嘩然,跟煮開了似的,一時間說什麼的都有。

向著淳嘉的當然是力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表示天子已經正式過繼孝宗皇帝,扶陽王一脈隻是尋常遠支宗室,王陵崩塌,那麼咱們按著規矩來,冊封個嗣子過去,讓嗣子操心善後就好……總之跟中央關係不大。

而站紀氏的諸臣則直接提出來,王陵崩塌這麼壞的征兆,一定是扶陽王一脈的先王們在九泉之下過的不太好,或者說有什麼很大的怨氣之類。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扶陽王一脈一直單傳,這會兒為了給孝宗繼嗣,直接沒人了——這個不是重點,重點是,淳嘉要繼嗣孝宗,來帝京也還罷了。

扶陽端王,也就是淳嘉的生父,其正妻侍妾親女尚在,卻都長住帝京宮城之內,全不管端王陵墓,誰知道是不是留在那兒的守陵人由此憊懶,懈怠了供奉,使得扶陽王一脈先人泉下不安?

所以兩位皇太後連同昆澤郡主歸返扶陽郡勢在必行,而且嗣子人選也必須立刻定下來,儘早修複王陵、安定先人才是!

“陛下雖已出繼先帝,然畢竟托體扶陽端王,若於扶陽王陵之事上有著遲疑拖延,恐怕於聖譽不利。”以鄴國公為首的紀氏一派官員肅容進諫,“況且坊間已有謠言,道是陛下前些年膝下空虛,恐與扶陽王一脈無嗣有關……”

言外之意,淳嘉你自己過繼到了孝宗膝下,快快樂樂的登基做天子,全不管生父一脈身後無人。可不就是遭了報應,以至於大婚近十年了都還留

不住任何皇嗣?

至於說為什麼今年開始宮裡陸續增添子嗣了,那當然是前麵講過的,太皇太後跟紀太後的茹素祈福、捐錢捐物之類幫忙積德的行為啊!

但畢竟虧欠下了扶陽王一脈,哪怕有著堂堂太皇太後跟母後皇太後的助力,這不,這份孽障還是抵擋不住,王陵崩塌的警告來了?

鄴國公等人引經據典,總之核心就是,必須立刻送袁太後曲太後以及昆澤郡主走!以及,嗣子年紀不能太輕了,最好自帶嗣孫,最少也要可以立馬娶妻生兒育女,才能安慰九泉之下的扶陽王一脈。

要是年紀太小的話,萬一活不到留下後代的年紀就沒了,這不是坑扶陽王一脈,讓他們接連絕嗣麼?哪怕還可以繼續過繼,這也太折騰了,九泉下的先人豈能沒有怨懟?!

末了甚至還暗示淳嘉,你要是真的對生父一脈有愧疚,又是個厚道人,其實也可以下個罪己詔什麼……

淳嘉對於最後這話當然不會放在心上,罪己詔豈是能夠輕下的?這種事情這一道詔書下去,等若是坐實了他虧欠扶陽王一脈的事實了。而且法統來說,他做了孝宗的嗣子,就該將自己當成孝宗之子看待,而不是心係生身父母。

這話不過是紀氏一派想激怒他,讓他盛怒之下做出不智的舉動而已。

天子心平氣和的聽完,緩聲道:“當初兩位母後及昆澤隨朕前來帝京,鄴國公亦曾允諾。”

這裡麵有著多方角力的妥協,但也有紀氏的一份用心,就是扶陽端王的遺孀遺孤都跟淳嘉來了帝京,那麼這一脈繼嗣的事情也能拖下去——如此不至於讓淳嘉平白多了助手。

否則以袁太後的手段,以及她跟淳嘉的情分,如果當初她被留在扶陽郡繼續做太妃,可想而知,新任嗣子必定在她的影響下,倒向淳嘉。

如果這個嗣子出身並非孤寡,也有著血親的父兄的,說不得一大家子都要倒向淳嘉……畢竟公襄氏近支凋敝,遠支有跟天子拉上關係的機會為什麼不要?

淳嘉如今也不指責鄴國公出爾反爾,搶在他辯解前道,“當然此一時彼一時,王陵崩塌,兩位母後還有昆澤自該返回扶陽郡處置,但,兩位母後昨晚驚聞噩耗,卻是雙雙當場昏厥、臥病不起!如今後宮都侍奉榻前,太醫晝夜候命,這般情形,豈能遠行?”

“既如此,敢請陛下於帝京賜扶陽王一脈府邸,以安置兩位太後娘娘與昆澤郡主。”鄴國公立刻說道,“畢竟兩位太後娘娘與昆澤郡主於宮城隻是寄居,之前王陵無事也還罷了。如今王陵崩塌,扶陽王一脈諸先王必然怨氣勃發,若其遺孀遺孤仍舊居住宮城之內無動於衷,縱然擇立嗣子,修複王陵,安撫諸先王,恐怕諸先王也要憤恨難平!”

不能遠行沒關係啊,先從宮裡搬出來——亡夫亡父的墳都坍塌了,做遺孀做遺孤的,怎麼還好意思賴在彆人家不走?!

再怎麼病著不好動身趕路回去收拾,搬到就在帝京的府邸沒問題吧?

不給淳嘉反對的機會,鄴國公緊接著又說,“況且扶陽王一脈發生了這等事,縱然兩位太後娘娘臥病在榻,略微緩過一口氣,也該想著為扶陽王一脈諸先王上供燒紙,遙作奠念的。”

“便是兩位太後娘娘如今無力而為,也還有郡主在。”

“但宮城乃天子居處,上頭更有太皇太後與母後皇太後在。”

“豈能容扶陽王一脈在宮中行這等事?”

這不是觸公襄氏嫡支黴頭麼!

哪怕淳嘉橫下心來表示自己不在意,他能不管太皇太後與紀太後?

他要是敢說這個話,怕不紀氏這兩位鳳主,能明兒個就也“臥病”給他看!

一時間忠誠於天子的臣子心頭都是一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