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縉雲公主不管心裡怎麼想的,哪裡敢跟明惠公主搶?便是母後皇太後不讚成,但凡明惠公主不死心,她也不能流露出這種心思。”
“她甚至都不敢跟紀明玕私下相處,免得招了明惠公主的嫉恨……如此就算衝著紀明玕的幾句調笑心思浮動,又能深刻到哪裡去?”
“後來陛下親政了,紀氏處境不佳,便是縉雲公主還惦記著紀明玕呢,吳太嬪也會讓她好好清醒的。”
“太嬪就這麼一個女兒,就算是庶出,好歹是孝宗骨血,隻要不作死,自能榮華富貴一輩子,還恩澤後世子孫……怎麼可能讓她為了點兒少女情懷,去趟這種渾水?”
雲風篁端起茶水抿了口,淡定道,“不過太嬪也算是把準了陛下的心思,不管這事兒是真是假,幾分真幾分假,反正陛下肯定會相信的。”
因為這可是日後跟紀太後算賬的一個理由啊。
淳嘉太需要這種為母不慈的把柄來攻訐母後皇太後了。
故此彆管是真的紀太後算計庶出公主,還是縉雲公主母女倆為了日後前途甩鍋紀太後,反正淳嘉都會讚成紀太後是罪魁禍首紀氏不安好心的。
果然回頭雲風篁將事情給淳嘉一說,淳嘉連細節都沒問,就慨然表示紀太後這事兒做的忒過分了——就算縉雲公主
並非嫡出,那也終究是孝宗骨血,孝宗本來就子嗣不多,統共就這麼三位公主,身為孝宗元配,不說在丈夫去後幫著加倍心疼這仨孩子,還這麼幫著娘家侄子算計公主清白,置皇家名譽於不顧,她紀晟到底是公襄氏的媳婦,還是一直當自己是紀家女?!
雲風篁淡定的勸他息怒:“紀氏的不忠不義,天家有目共睹,陛下乃賢明之君,來日方長,何必與此等小人一般見識?母後皇太後既然不當自己是公襄氏的婦人,必然也承受不起這等福澤,固然因著長輩的緣故,陛下不好直言其過,但天長地久的,還怕諸位先帝在天之靈無動於衷,不施以報應麼?”
“遑論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母後皇太後此舉有違人倫大義,傳了出去,公道自在人心!”
畢竟現在都是縉雲公主的片麵之詞,又沒有證據,也不好跟紀太後理論去呀。
最關鍵的是,縉雲公主跟紀明玕的事情剛剛冒出來就被淳嘉按了下去,順勢要了三位公主的婚姻決定權,這位公主才被許給鄭鳳棽,以示恩寵呢,這會兒又不能將紀太後一舉拿下,直接捅出她跟紀明玕的風流韻事,哪怕官方辟謠說公主是清白的,也壓不住市井之中的小道消息,拿金枝玉葉津津樂道。
到時候,這賜婚到底是對鄭氏的恩寵呢還是打臉?
哪怕淳嘉不心疼這妹妹,算算賬也劃不來。
所以也隻能私下罵紀太後出出氣,等以後有機會了再翻舊賬——果然雲風篁這麼一說,淳嘉就順勢下坡,歎著氣說縉雲實在受大委屈了,終身大事上紀太後都這麼坑這庶出女兒,遑論日常生活?
也難怪他從前一直覺得,三位皇妹雖然都是金枝玉葉,但縉雲蓬萊卻自幼事事以明惠為首,哪怕明惠在三位公主裡屬於最不靈巧的一個。
合著這倆妹妹一直受到紀太後的打壓跟轄製啊!
雲風篁暗自冷笑,心道本宮才進宮的那會兒,你提到你這三位皇妹可不是這麼說的。
那會兒你還挺自豪三個妹妹相處和睦來的。
而且明惠既為長姐,又是嫡出,兩個妹妹以她為首,豈不是正合乎了規矩?
隻能說帝王的心變化就是這麼快。
當然她嘴上還是很附和淳嘉的,陪著他感慨了半晌庶女艱難,哪怕是公主也日子不好過,然後又誇獎淳嘉是個好皇兄,要不是有他做主,縉雲公主怕是早就自我了斷了,他當日否決將這公主賜婚紀明玕、改適鄭鳳棽的舉動,不啻是救下了孝宗三分之一的親生骨血,還捎帶保了吳太嬪一命,簡直功德無量。
哪怕是九泉之下的孝宗皇帝,見嗣子仁善厚道如此,怕也要感激萬分的。
雖然知道她故意奉承,然而淳嘉聽的快活,也是格外的溫存。
哪怕雲風篁這兩日正逢著癸水,勸他去偏殿臨幸宮嬪,淳嘉也是一口回絕,寧可就陪在她身邊過夜的,中間雲風篁腹疼難忍,輾轉反側,淳嘉又是讓召太醫,又是抱著她小意安慰,陪著折騰了小半夜才昏昏沉沉睡去。
次日起來,近侍們都是歡喜,話裡話外的說天子對自家娘娘真是用心了。
但雲風篁卻皺著眉,拉著清人私下說:“怕是陛下對咱們不放心了啊,得空得讓二十一哥進宮與本宮敘個話才是。”
清人就很茫然:“娘娘為何會有這樣的想法?”
陛下對咱們浣花殿不是恩寵恩寵又恩寵嗎?
您這是從哪看出來的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