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七章 賢妃的提醒(2 / 2)

這後宮有毒 繁朵 6506 字 11個月前

是明惠一直在偽裝,甚至將皇帝等一乾人都騙了過去;還是目前這一切,根本不是明惠的手筆?

剛剛雲風篁也是這麼提出質疑的,但她畢竟隻是一個妃子,分量跟長公主不好比,臣子們就當耳旁風了,感情上還是支持長公主的。

但現在委婉點明的是皇帝,這……

在賢妃跟長公主之間,臣子們可以不講道理隻講感情的傾向。

可在皇帝與長公主之間麼,臣子們卻沒辦法這麼拉偏架了。

人家紀氏墳土未乾不是?

諸臣遲疑之際,雲風篁忽然側首,目光從翼國公歐陽燕然等重臣身上挨個劃過,最後落在了一名穿著散官服飾的中年男子身上,淡淡開口:“伯父,侄女兒慚愧,未曾孝敬伯父伯母什麼,反倒多次累伯父伯母操心,在此厚顏托付伯父,日後照拂大皇子之際,還請莫要忘記昭慶。”

……等等,您這話應該是跟翼國公講罷?看著本官做什麼?

被她看住的顧嘉樹莫名其妙,還在一頭霧水,就聽雲風篁加快語速,一口氣道,“伯父自來忠君,妾身亦是深沐皇恩,怎敢叫陛下與長公主,為了區區妾身而躊躇?!”

語未畢,倏忽衝到旁邊戍衛的甲士身側,拔出其腰間佩刀,朝著頸間橫去!

“娘娘恕罪!”那甲士一驚,一把搶了回去……這是禦前侍衛,從禁軍之中精挑細選出來長相武藝都上上之選,身手當然不是雲風篁這種練過幾手的嬌弱女流能比的。

她幾乎是毫無反抗之力的被對方奪回佩刀,還想再搶,那甲士卻已經收刀還鞘,牢牢的按著刀柄,跪倒在她麵前,“請娘娘恕罪!”

“請娘娘冷靜些!”

這一變故使得君臣都看過來,攝政王目光閃動,待要開口,忽聽不遠處蒼老卻沉穩的聲音傳來,“事情真相如何尚未清楚,娘娘何必如此?不若稍安勿躁,等待水落石出!”

這個開口勸慰雲風篁的人令大家,包括雲風篁在內都十分詫異。

因為是歐陽燕然。

雖然是淳嘉一力起複的人,卻也是出了名的忠於孝宗。

以他歐陽氏家主的身份被迫貶謫多年、連累家族衰落、在孝宗去後仍舊橫眉冷對紀氏伸出來的橄欖枝……誰能否認他對孝宗的忠心耿耿?

之前默許甚至暗中攛掇大家偏袒明惠長公主的人裡頭就有他。

此刻他似有支持賢妃的意思,一時間眾人都有些驚疑不定。

“陛下。”歐陽燕然沒有理會四周看過來的形形色色的目光,隻朝丹墀上拱手,朗聲說道,“今日之事的變故實在出人意料。長公主殿下貴為先帝骨血,賢妃娘娘膝下撫育著兩位皇嗣,更是宮廷高位,不拘委屈冤枉了誰,都不是什麼好事。所以臣以為,與其在此爭論不休,不若請長公主殿下與賢妃娘娘都寧靜心神,待心平氣和之後,再議對錯。”

他起複以來一直被認為是皇帝的左膀右臂,這麼說了,保皇派雖然還有些遲疑,到底下意識的出列支持。

中立黨則在短暫的猶豫後選擇了不吭聲,他們心裡其實還是想偏袒長公主,隻是尋思著歐陽燕然怎麼也沒理由站到賢妃那邊去,這麼做興許有緣故?就算歐陽燕然忽然轉而去支持賢妃了,那他們反對可能也沒什麼效果,卻何必惹禍上身……這麼一躊躇,就沒動。

攝政王那邊卻是立刻警戒起來,交換著眼色想要反對。

隻是尚未出列開口,歐陽燕然瞥了眼攝政王,聲音不高不低道:“畢竟方才賢妃娘娘已經有了求死的舉動,總不能叫長公主殿下背上當眾逼死大皇子與昭慶公主母妃的嫌疑。先帝骨血受了委屈,討回公道理所當然,憑什麼受到這等汙蔑?而且大皇子與昭慶公主與長公主殿下乃是姑侄,這件事情不徹底說清楚,讓罪魁禍首沒了辯解的餘地,就這麼稀裡糊塗的了結了,日後兩位皇嗣長大了,誰能保證沒有後患?還是諸位明知故犯,存心想看皇家骨肉之間,生出芥蒂?!”

這話聽著仿佛是為長公主著想,擔心長公主報仇心切落下不好的名聲,再者往後會被侄子侄女怨恨……但攝政王總覺得這老家夥說的好聽,心裡未必這麼想的。

就冷然質問:“賢妃口說無憑,長公主卻有理有據,這還不叫說清楚,什麼樣才叫說清楚?賢妃方才求死,不過是畏罪自儘,卻乾長公主何事?!”

“長公主殿下,敢問您是否認為,賢妃娘娘當眾自刎於此,理所當然?”歐陽燕然尚未答話,方才站出來為雲風篁辯解過的陳漸再次出列,卻是依葫蘆畫瓢,像明惠長公主當眾詢問淳嘉一樣,給她問了回去,“若是如此,甲士何必阻攔賢妃娘娘?且將來龍去脈公布天下,將來賢妃娘娘兩位皇嗣長成,想必也會無話可說!”

明惠長公主張了張嘴:“本宮……我……”

心虛隻是刹那,這些日子的變故一幕幕在眼前浮現,麵紗下的雙眸逐漸轉為狠厲,她短暫的停頓後,冷冰冰的說道:“是的,本宮當然覺得,賢妃合該如此!”

這麼做會帶來很多麻煩,甚至對她本身來說未必是好事。

她都知道。

但,不管是淳嘉還是賢妃,都太難對付了。

能殺一個是一個。

如此,就算事敗,她好歹也不是空著手下去見母後了,不是麼?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