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七章 五十步笑百步(2 / 2)

這後宮有毒 繁朵 8803 字 11個月前

“倒是當時的貴妃鄭氏、馨妃崔氏等人,很有針對貞熙淑妃的嫌疑。”

其實當時的雲風篁因著入宮日子短,出身又不高,對於許多宮禁之事不甚明白,所以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好在那會兒貴妃鄭氏主動找上門,讓她知道了許多內情。

這兩年隨著地位的提高、眼界的拓展,一些事情,才漸漸的會過意來。

當時淳嘉親政,紀氏因著諸多子嗣守孝而衰落,於是一直被紀氏彈壓的權臣顯宦們,開始蠢蠢欲動。

為策萬全,他們在前朝不會貿然發作,免得事情一發不可收拾。

而送入後宮的女子們,則成了馬前卒。

或者說,成了未雨綢繆的棋子。

前貴妃後庶人鄭氏,崔氏、包括如今的皇後顧箴在內,當然還有沒了的貞熙淑妃,都在為紀氏倒台之後,後位空缺做準備。

毫無疑問,當時最受忌憚的,就是翼國公嫡女、貞熙淑妃雲霜腴。

論地位論品行論名聲論出身,但凡紀氏失了權勢,入主延福宮的,必然是她。

所以對於有誌於繼後之位的妃子以及她們背後的家族來說,雲霜腴還是死了的好。

她一死,

雲氏一族就剩了不得寵的雲卿縵,以及跟雲氏貌合神離的雲風篁。

甚至雲風篁跟雲氏之間不但貌合神離,還暗藏芥蒂。

想到此處,敏貴妃睨了眼皇後,“當時娘娘與貞熙淑妃關係很好,但茲事體大,難道都沒人尋你合作麼?”

顧箴敏銳的反問:“當時有人主動尋你合作了?”

“妾身那會兒人微言輕哪裡有這樣的資格?”雲風篁一口否認,“隻是尋思著,那會兒有意要貞熙淑妃性命的不在少數,未必沒有人想著聯手,甚至讓娘娘以貞熙淑妃知交好友的身份裡應外合?”

見顧箴沉著臉搖頭,她意味深長的笑了笑,“看來娘娘跟貞熙淑妃是真的關係好。”

至少好到大家認為她不會賣了雲霜腴。

這麼看的話,顧箴的命還真不錯。

才進宮時有雲霜腴護著,雲霜腴死後,自己開始嶄露頭角吸引眾多敵意,也沒人有心思去針對她這個不得寵的瑤寧夫人。

後來更是因緣巧合做了皇後……

人與人之間的機遇還真不能比,不然真的要氣死了。

顧箴忍不住道:“這事兒陛下現在知道麼?”

雲風篁看著她,好一會兒才輕輕一笑:“陛下那麼英明神武,妾身都知道的事情,陛下會不清楚?”

見皇後沉默,雲風篁笑了笑,心道,淳嘉何止現在知道?甚至當初這事兒發生的時候,他不定就是一清二楚!

貞熙淑妃的死,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皇帝故意放任的。

原因很簡單,雲霜腴出身名門,閨譽又好,如果紀氏垮台之後,接受鳳印的不是雲風篁而是她的話……那說不得就是下一個紀皇後,就是毋須淳嘉撐腰,靠著家世跟自己,就能夠主持好六宮。

那樣的話淳嘉怎麼能夠放心?

遠支孤兒寡母出身,血親長輩世世代代居住偏遠的扶陽郡,千裡迢迢跋涉到帝京,才舉行完登基大典就是大婚,迎娶的是以紀氏為首的各路權臣之女,老師都是精挑細選出來除了死讀書其他什麼都不會的迂腐儒生,在這樣的環境裡,隱忍八年才發作的淳嘉,怎麼能夠放心將後宮,將自己歇息之處,交給一個不需要依靠自己的人?

哪怕雲霜腴是翼國公的嫡女,而翼國公是最早對他獻上忠誠的重臣。

對於當時的淳嘉來說,此舉也是極為冒險的。

遠不如雲風篁這種,打著雲氏女的旗號,實際上離開皇帝什麼都沒有的寵妃來的穩妥。

不然的話,當時行宮上下,都認為雲霜腴的死,與雲風篁大有關係,為何這位公認最是賢良淑德的貞熙淑妃去後,淳嘉竟然沒拿雲風篁怎麼樣,反而愈發寵愛,還委以重任?

那時候雲風篁以為自己算計得當,利用鄭裳楚送走了雲霜腴這擋路石,成全了自己的平步青雲。

後來漸漸回過神來,方才懷疑,這一切怕不都在淳嘉的算計裡。

他不放心紀氏,也未必多麼放心雲氏。

這位的確有著明君之姿,哪怕是翼國公陪著他度過了那些艱難的歲月,甚至成為他與攝政王聯手、謀取親政的唯一底牌,卻也始終保持著君上特有的多疑,並不因此就對翼國公掏心掏肺。

從這方麵來說,淳嘉的心性之堅韌,怕是神宗先帝都比不上。

換了他是神宗紀氏未必能夠有這三朝的輝煌。

雲風篁設想雲霜腴的心情,多半是極絕望與憤懣的吧?

就好像她當初意識到,淳嘉給她的寵愛縱容到底也是有個度,絕非世人以為的千依百順,那種猝然跌落的失落與不安,隻有切身體會的才懂。

不過對於敏貴妃而言,這樣的難過也隻是暫時的。

畢竟她不但不是那種需要對方給她設身處地想好了才能夠過下去的人,她還是那種自己力爭上遊之餘給對方安排了的人。

所以認清楚了淳嘉的寵愛真相後,雲風篁短暫的百味陳雜後,也就心平氣和了。

反正她也沒有很純粹的愛慕著淳嘉,甚至還悄悄兒照拂著戚九麓……大家大哥不說二哥,算是扯平了。

此刻見皇後失魂落魄的樣子,倒有些啼笑皆非,她陪了淳嘉才幾年,皇後-進宮到現在都十來年了,怎麼還是想不通呢?

隻能說有些人的命好是天生的。

“……你去罷。”顧箴最終說道,“本宮……想一個人靜靜。”

“是。”雲風篁起身告退,到門口的時候停了停,側頭說道,“娘娘既然與貞熙淑妃十分要好,卻不知道為何貞熙淑妃去後,娘娘未曾照拂過燮妃?”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