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三提了攝政王,公襄霄才沒再說什麼,一拂袖子當先去了。
殷女蘿看了看他背影,卻沒立刻追上去,而是溫言給公襄震道歉:“你大哥其實一直念著你,隻是因為種種緣故一直跟你見不著……剛剛他是太心痛這會兒的事情了,不是針對你,你看在骨肉情分上,不要往心裡去。”
“……嗯。”公襄震努力忍住淚,低著頭,小聲道,“嫂子放心,我沒事。”
殷女蘿同他頭次照麵,也吃不準他這是真不介意呢還是懷恨在心,但這會兒她也無暇久留,客套了兩句就跟上公襄霄的步伐,去看攝政王了。
這晚上彆院裡的兵荒馬亂且不提,宮裡也是一陣的騷動。
上上下下都在議論攝政王這是什麼情況,陸繼妃又是什麼仇什麼怨,竟然會對親夫下毒手?
而已經被前朝後宮遺忘了些日子的人也被提出來了,就是陸春草。
雲風篁歎息道:“做了太皇太後還是有好處的。”
這消息才傳進宮,太皇太後就召了陸春草覲見。
那會兒淳嘉還在彆院親自守著攝政王做貼心侄子呢。
後宮這邊再沒有人攔著太皇太後的。
一直到這會兒,淳嘉都回來了,陸春草還在太皇太後那邊。
而淳嘉知道此事後,就也過去了。
他們到半夜才分開,陸春草就被留在宮裡過了一晚上,因為是宦官,倒也無妨。
次日諸臣都知道的七七八八,一起到行宮來見淳嘉。
君臣商議了有大半夜,午膳的飯點都快過了,最終得出了一致的結論,就是繼妃陸氏是被訶勒派人下毒,以至於精神錯亂,誤害攝政王。
反正國朝跟訶勒的關係擱在那兒,潑什麼臟水都無所謂。
已經沒兩天活頭的攝政王的事情敲定之後,下麵的事情就簡單了,無非是善後。
這沒什麼難度,但群臣還是起了一番爭議:關於攝政
王爵位繼承的爭議。
攝政王這個王爵是不可能繼續傳承了的,再作死的臣子這時候都不敢提這個話。
甚至有些攝政王一派的臣子還鬆口氣。
因為攝政王這般突兀倒台,沒有慘烈與難看的撕架,他們隻要迅速致仕,利索走人,善終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大家都讚成以攝政王之前的益王爵,作為其兒子承位的爵位。
淳嘉對此是不反對的,反正國朝藩王不少,隻要不威脅到他的皇位,善待孝宗親女的姿態都做了這些年了,明惠那樣的都忍過了,攝政王再討厭,公襄霄跟公襄震這倆弟弟,皇帝感觀還行。
給個藩王爵,顯示對自己神宗骨血的厚待沒什麼劃不來。
但是關於讓具體哪個兒子繼承王爵,臣子們就爭開了。
有些人認為公襄霄是元配嫡長子,就算他當初自請廢棄世子之位,跟攝政王府幾近決裂,但這其中陸繼妃起了不少作用,如今陸繼妃甚至親自毒殺了攝政王……不管是受到了蠱惑還是其他什麼緣故,總之要不是陸繼妃,公襄霄是理所當然的王爵繼承人。
現在陸繼妃的陰謀暴露,合該讓公襄霄承位才是。
然而有些人覺得公襄霄也有不對的地方,攝政王對這嫡長子雖然冷淡了些,可當爹的,又是位高權重,憑什麼時時刻刻寵著已經不小的兒子?當兒子的對爹一點兒容忍都沒有,也是不孝。尤其是公襄霄成婚之後一直沒帶妻子回去看望父母這一點,足見心胸狹窄,自己自絕於父家!這麼著,他都自請廢棄世子之位了,憑什麼還能繼承王爵?
這個爵位合該給公襄震才是!
雙方你來我往爭個沒完,讓淳嘉差點氣笑的是,支持公襄震承位的臣子裡,很多都流露出心照不宣的意思。
……很顯然,他們未必真心實意認為這王爵應該給公襄震,不過是懷疑攝政王夫婦這事兒是淳嘉做的,陸繼妃死的那麼湊巧,不定就是跟淳嘉達成協議,這當娘的這麼做,除了為了兒子還能為了什麼?
所以沒準聖意就是公襄震?
淳嘉沒理會底下的爭執,側頭問雁引:“還沒查出來?”
雁引惶恐道:“皇城司還在追查,隻是陸氏左右伺候的人都沒了……”
本來皇帝對於攝政王後院就沒什麼滲透的,這會兒陸氏近侍全部死光,可以說是死無對證,就算皇城司,一時半會的也很難查出那個假冒淳嘉名義的罪魁禍首。
見皇帝冕旒下的臉色不太好,雁引連忙低聲道,“攝政王既去,餘人但凡不是豬油蒙了心,定然會棄暗投明,到時候或許能夠有線索。”
皇帝不能掌握攝政王府邸之中的事情,無非是因為攝政王是積年皇城司的擁有者。
但現在他涼了,這些人不可能全部陪著涼,說不得就要投靠到淳嘉這邊來,興許就能夠找到真相呢?
隻是如今這些人必然兵荒馬亂亂糟糟的,一時半會恐怕不太容易出結果。
淳嘉皺皺眉,淡聲吩咐:“讓孫聿手腳利索些。”
雁引低聲應下。
見底下還在爭論,皇帝煩了,直接拍板:“自來長幼有序,詔令公襄霄承王爵,為益王。”
國朝有鑒於前朝為龐大宗親拖垮的教訓,對於宗室冊封十分苛刻。
若是不能繼承王爵,除非得皇帝格外垂青,比如公襄霄之前的壽寧侯,否則就是閒散宗室。
淳嘉從看到陸氏那封遺書時就決定,不能給公襄震太多好處,免得天下人猜忌他指使陸氏殺了攝政王。
但是誰指使陸氏這事兒畢竟還沒查出來,是故心念轉了轉,又吩咐,“公襄震年幼,已喪生母,生父業已臥榻不起……朕甚憐之!左右皇嗣回宮之後就要入學,到時候就讓他一起罷。”
這就是表示等攝政王涼了之後,會將公襄震養在跟前,等同皇子待遇了。
臣子們的理解是皇帝此舉既是要展現自己的寬厚博愛,也是捏著公襄震當人質,不許攝政王的餘黨興風作浪。
這是應有之義,沒人反對。
於是這事兒就這麼定了。
後宮聽到這消息後,都輕輕籲了口氣。
自從紀氏涼涼,大家都知道,皇家叔侄之間必然有著一戰。
這次攝政王倒的這麼快,簡直就是給淳嘉送分一樣,前朝後宮意外之餘,大部分人都很慶幸。
畢竟像雲風篁這種愛搞事的是少數,大家都覺得這種沒有大動蕩就過去了一個坎,挺好的。
可能最不能接受的是新鮮站到眾人麵前的公襄震了,但說實話,沒人在意他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