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近侍都是一驚,下意識的彼此對望。這也難怪,服侍了雲風篁這些年,還不清楚這位娘娘什麼性子?既然跟慈母皇太後不和,又有著覬覦東宮的野心,針對袁太後跟十二皇子下毒手再尋常沒有了。至於曲太後,倒不像是敵對的樣子。但,誰叫她也在船上呢?這一刻清人陳兢等都懷疑莫不是對方奉命做了什麼卻沒把差使辦好?“……”雲風篁注意到他們的神情,無語了會兒,才心累的說道,“宮變是昨晚上的事情,兩位太後娘娘還有十二皇子落水距離現在還不到一天,本宮休憩了會兒醒來,尚且什麼都不知道,興寧伯夫婦遠在宮外,倒是連凶手都知道了?既然如此,禦前對質又如何!”袁太後這個老東西!!!本宮真是小看她了!還以為這兩年一直井水不犯河水,是這老不死的掂量過了自己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之後認命了,再不主動找事兒。卻不想,她尋思著生產之前將袁太後給乾掉,袁太後卻也惦記著將她給了結了呢!半夜宮變,清早離島,中間也不過區區幾個時辰,就果斷拿自己的性命來栽贓寵妃……雲風篁此刻心中雖然惱怒,卻也有些服氣。她當初拿性命栽贓袁太後,那是沒辦法的事情。這位太後娘娘卻不然,作為淳嘉的養母,不是寵妃,不存在失寵的危機,說實話,就這位的城府,隻要彆太跟淳嘉唱反調,榮華富貴一輩子並且一定程度上澤被後人那是一點兒問題都沒有。到底辛辛苦苦教養了皇帝一場不是?卻不想也這麼豁得出去。也是袁氏後繼無人,要是袁楝娘、袁蓯娘、袁梔娘這幾個學到她們親姑姑八成手段,雲風篁可得頭疼萬分了。“來人怎麼說的?”定了定神,雲風篁問。宮人快速道:“來人說,陛下講了,娘娘有孕在身又受了驚嚇,等娘娘醒了再過去就成。”雲風篁聞言看了眼外頭,這會兒日已黃昏,再過片刻,宮門都要落鎖了。關係兩位太後以及嫡出皇子的安危,淳嘉這麼講,顯然是不相信興寧伯夫婦的指控,派人過來,不過是敷衍罷了。她心裡鬆口氣,也有些難言的酸澀。怎麼說呢?皇帝如果乾脆對她不好,比如說像對皇後那樣,幾乎是明碼標價的交換,我給你皇後之位跟權力,寵愛就彆想了;又或者像對秦王跟昭慶那樣,平素憐愛萬分,予取予奪,但緊要關頭,就一文不值……她也不是狠不下心來勾心鬥角的人。到時候,各憑手段,願賭服輸。雲風篁雖然自覺不算心胸寬廣,但絕對不是輸不起。可偏偏,皇帝對她是有著真心實意的憐愛跟信任的,隻不過,這份真心實意,又距離讓雲風篁感覺到滿意、感覺到安全,有著明顯的距離。讓人愛又不敢愛到底,恨又有點恨不起來……雲風篁歎口氣,心道這可能是報應罷。當初她也是這麼拿捏戚九麓的。……不對,她對戚九麓雖然玩過些手段,大抵還是真心實意對他的,隻不過擔心這人往後變了心,未雨綢繆罷了。而淳嘉呢,他對於將來有他的安排,並不以自己的寵愛為轉移。如果自己不是他所愛的這個寵妃,雲風篁會很佩服他。畢竟心誌堅定城府深沉又有著振興國朝意向的天子,作為臣民,憑什麼不愛戴呢?但她身處其中,卻是滿腔愛恨交織了。“既然涉及兩位太後娘娘還有十二皇子,本宮豈敢怠慢?”雲風篁緩聲說道,“讓來人稍候片刻,本宮梳妝一番,就去禦前回話。”她神色自若,近侍也都沒當回事。要是擱前兩年,聽說了這麼大的罪名,伺候的人少不得驚慌失措一番。可如今麼,見慣了貴妃各種翻盤,又對她的帝寵有著信心,心腹們的底氣也磨礪出來了。袁太後親自出馬尚且拿雲風篁無可奈何,興寧伯夫婦算什麼東西?隻是雲風篁內心卻遠沒有他們想的那麼輕鬆。袁太後不是傻的!可能在淳嘉才親政的時候,這位太後娘娘還高估了自己在兒子心目中的地位與影響力,直接懟了雲風篁,然後……然後就是接二連三的顏麵掃地。再加上毒害曲太後之後引起來的一係列事情,甚至鬨到淳嘉親自當麵摞話的地步,母子關係一度緊張。經過這兩年的沉寂,這次倏忽出手,怎麼可能沒有一點兒把握?而且,興寧伯夫婦出麵,而非袁太後親自出馬,單這一句話,就可以推測出許多消息了。雲風篁並不擔心任何人找淳嘉做主,她對皇帝的城府跟手腕都很有信心。這事兒要真是她做的,那她可能還會提心吊膽,但既然她沒做,她相信淳嘉有能力也有意願為她昭雪。她擔心的是袁太後汲取教訓之後,這次要借外界,或者說前朝施壓,來鏟除自己。畢竟她雖然自信自己在皇帝心目中還是很有分量的,可從淳嘉堅決不肯立她為後、更不考慮她膝下子嗣為儲君來看……淳嘉對她的感情,也是有限度的。隻要袁太後此番推動的局麵,讓皇帝權衡之下,認為有必要放棄貴妃,那……“陳竹。”思索片刻,雲風篁低聲喚了陳竹到跟前,“你現在去一趟崇昌殿。”片刻後,崇昌殿上,皇後顧箴看著自己膝頭睡著了的十皇子,微微挑眉:“陳竹?他這時候過來做什麼?”“娘娘,剛剛興寧伯夫婦入宮覲見,似乎跟陛下說了些什麼。陛下旋即讓人前往絢晴宮。”宮人低聲道,“不知貴妃娘娘此刻派這副總管前來,是否與此有關?”顧箴神色冰冷裡透著憔悴,淡淡說道:“但這些同咱們什麼關係呢?都是陛下的心尖尖,她們鬥起來,陛下都不知道該站在哪邊才好,遑論本宮?”“那婢子去打發了他?”“等等。”顧箴仰頭看著殿頂,片刻,卻道,“罷了,讓他進來罷。”“皇後娘娘可知,今日舟楫於太初宮後傾覆,是何人所為?”陳竹上殿來拜見皇後畢,也不贅言,直截了當的說道,“當時,兩位太後娘娘可是打算將兩位嫡出皇子都捎上的!隻是十皇子掛念娘娘您,哭鬨著要先回後宮。慈母皇太後十分不耐煩,後經娘娘勸說,才答應將十皇子留下,由我家娘娘照顧。而兩位太後娘娘,隻帶著十二皇子前往太初宮看望陛下!”顧箴淡淡說道:“你主子讓你來說這話,什麼意思呢?是暗示本宮,舟楫傾覆,乃是兩位太後,不,應該是慈母皇太後所為,存心針對聖母皇太後與十二皇子?而你家娘娘心善,為本宮保下了十皇子?”陳竹搖頭道:“我家娘娘說,雖然這些都是事實,但皇後娘娘想必也不會領情。娘娘遣奴婢前來,隻是為了提醒皇後娘娘:今次若是我家娘娘有失,敢問皇後娘娘,日後類似的事情輪到皇後娘娘,皇後娘娘可有還手之力?”顧箴嗬了一聲,不屑的說道:“本宮愚鈍,向來不能跟你們家娘娘比。”袁太後是不好對付,一旦敏貴妃倒下,本宮也知道,她下一個要針對的,必然是本宮!但,敏貴妃又是什麼好東西?如今似乎太後設局套牢了貴妃,以至於以貴妃的帝寵,都不得不派人來聯絡中宮……可是,如果顧箴幫了雲風篁這一回,雲風篁會領情嗎?不可能的事情。這位的目的就是後位,是儲君之位,是日後的慶慈宮!既然如此,她遲早也會針對顧箴!而顧箴很清楚,自己鬥不過袁太後,但更鬥不過敏貴妃!所以看這兩方狗咬狗有什麼不好?她巴不得這兩位這一次撕出點兒大動靜,兩敗俱傷的那種。到時候正好撿便宜!“皇後娘娘向來敦厚,我家娘娘知道的。”陳竹來之前被叮囑過,聞言隻是笑了笑,說道,“隻是此番宮變,叛軍來自北地。甚至與昭武伯報上來的那些死在亂軍之中的高門子弟大有關係……隻是今早朝會上,陛下一力彈壓下去了類似的彈劾,更將徹查叛軍之事,交與顧氏主持。娘娘以為,陛下此舉何意?”“無論何意,那都是前朝之事,與本宮一介深宮婦人有什麼關係?”顧箴從昨晚被驚醒到現在,十幾個時辰了,就沒合過眼。不是害怕,是憤怒,是羞惱,是……百味陳雜。她知道淳嘉不愛她,實際上她自己也未必愛淳嘉。隻不過少年就被送入宮闈,陪著這位天子多年,生命裡除卻父兄外,就再沒有第二個男人的痕跡,很難不將相當的注意力,集中在淳嘉身上。尤其這個男人還關係到她跟她的家族、子嗣的前途。所以當宮變發生時,禦前之人匆匆趕到,卻隻帶走十皇子十二皇子兩位嫡出子外,顧箴委實難以描述自己的心情。這個時候她才驚醒到一點,就是她心裡對皇帝其實還是有著微弱與天真的期盼的。期盼多年來的陪伴讓他心裡多少惦記著她一點,哪怕不為彆的,為她是他名正言順的皇後,是中宮……這種時候,難道不應該將她也帶走嗎?!叛軍是沒攻入後宮!如果進入了,哪怕沒能攻入中宮呢,隻要在後宮流竄過,可想而知,這滿宮後妃的名譽,還有麼?到時候顧箴等後妃,除了集體自-儘以保全自己跟家族的名聲外,還能做什麼?!她們不自-儘,也會被自-儘。這一點淳嘉很清楚,也不可能不清楚……所以他接走了貴妃!!!甚至將平素極為寵愛的長子長女都扔下了!而顧箴作為他的繼後,六宮之主,他派人過來接走兩位年幼的皇子,卻提都沒提她!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他給了她皇後的地位與權力,也勸著貴妃平素維持中宮體麵,但心裡,顧箴的分量根本就是無足輕重!他不但不愛她,他也根本不重視她!興許在皇帝的心目中,他隻是需要一個出身高貴、手腕普通、自己不能生養的女子坐在皇後的位子上,是誰都可以。他不會希望顧箴死,但也不在乎她的死。甚至他都不在乎顧箴明白這一點。這種感覺……至今思來覺得心腸被寸寸分割,疼痛難言。顧箴此刻麵對貴妃的近侍,沒有立刻叫人拖出去亂棍打死,自己都佩服自己的耐心。可能是這兩年在深宮之中被氣多了,都習慣了吧。皇後漠然的想著,淡淡說道,“你家娘娘素來狡詐,本宮信不過她,也不想相信她!你要是沒彆的話,就下去罷。”“娘娘,陛下屬意您膝下的十皇子或者十二皇子登基,這一點,昨晚之後,已經是明擺著了。”陳竹笑了笑,輕聲說道,“但恕奴婢直言:娘娘您膝下的嫡皇子,實在有些多災多難。楚王殿下最可惜不過;如今十二皇子也是大傷元氣,將來如何也未可知!至於十皇子……”他笑容有些微妙,“不管娘娘認不認這份情,不能不承認:十皇子就是因為跟著我家娘娘,才平安無事的到您跟前的!”顧箴冷著臉,沒說話。陳竹又道:“實際上這也不是我家娘娘頭一次庇護嫡皇子了!去歲避暑結束,回帝京的路上……皇後娘娘,應該還記得罷?”說了這話,他一躬身,“奴婢話都說完了,奴婢這就告退!”然後真的轉身就走。這讓皇後近侍都有些驚訝。畢竟貴妃這眼接骨上打發人來,顯然是要求助的。皇後這般態度,陳竹怎麼敢走?“……”顧箴盯著他背影,在他跨出殿檻時嘴唇動了動,但到底沒出聲,待陳竹真的頭也不回腳步不停的離開後,方緩緩吐了口氣,隻覺得額角沁出一層汗珠來,緩聲問左右:“你們說,若果沒了貴妃,本宮……能在慈母皇太後手底下,護住小十跟十二麼?”左右怔了怔,旋即明白過來陳竹剛剛那一番話的意思:貴妃知道中宮不會記她護住十皇子的情,甚至中宮都不認為這是貴妃的恩情。但,不說情分,隻說利益:貴妃固然覬覦東宮之位,慈母皇太後就不是了嗎?皇後膝下三個記成嫡子的皇子,楚王已廢,十二皇子溺水且至今昏迷不醒,隻一個十皇子還好好兒的。出事的兩位嫡皇子,至少在皇後看來,都跟袁太後脫不開乾係!但皇後能拿袁太後怎麼樣嗎?不能!她現在隻有十皇子一個嫡出皇子了,如果十皇子也出事……秦王七歲了!!!再抱養皇子,就算淳嘉同意,顧氏都要考慮風險。因為拖個幾年的話,說句不好聽的話,秦王都可以婚娶開府了。到時候他羽翼豐滿年富力強,嫡皇子卻才牙牙學語……這讓嫡皇子怎麼跟兄長爭?當然從昨晚上來看,皇帝對秦王的感情也就那樣,還是很堅定的支持嫡子的,將來為了確保嫡子順利登基,廢棄秦王的事情未必做不出來。問題是,皇帝庶出的兒子可不是就秦王一個。扣除身世特殊不太有可能坐上帝位的二皇子三皇子,六皇子、七皇子、八皇子、九皇子、十一皇子、十三皇子……皇帝可能會為了嫡子主動乾掉一兩個庶子,還能將所有庶子都解決掉?更不要說這些庶子長成之後,也不是省油的燈。尤其是有著強大母族的皇子們。哪怕是生母寒微的,聯姻高門後,也有妻族扶持。到時候縱然是淳嘉也得掂量點兒。畢竟這位天子雖然有主見,卻非頑固之人,不會做出明知道後果嚴重還不管不顧隻圖自己痛快的事情。總而言之,皇後在嫡皇子上,或者說整個顧氏在嫡皇子上,輸不起了。想想看吧,如果十二皇子這次沒撐過來,十皇子日後也出事了,皇後跟顧氏能怎麼辦?他們隻能選擇……八皇子!哪怕袁梔娘已經死了,到時候也少不得麵對袁氏分潤他們多年辛苦的成果。如果不帶感情去評價的話,其實這也是可以的。相比竹籃打水一場空,以及獨自麵對皇帝鳥儘弓藏的危險,沒辦法的時候扶持八皇子上位,拉攏袁太後這個臂助,卻也穩妥。但……皇後自己不想這樣。她這兩年在袁太後那兒受得氣太多了,她一點都不想這個老東西的謀算能夠成功。尤其是她很擔心,如果八皇子做了太子的話……袁太後死了也還罷了,如果這老東西是個長壽的,那,她豈不是還要繼續受氣?!畢竟顧箴不覺得自己是袁太後的對手。“……派人去前頭問問都發生了些什麼事?”顧箴臉色變幻片刻,最終下定決心,“再將十皇子帶過來,本宮要教他一些話。”她心裡還是很不甘心的,畢竟她不喜歡袁太後,也很厭惡雲風篁。但不得不承認陳竹帶過來的話有道理:這個宮裡論手段論爭鬥,隻有雲風篁能夠抗衡袁太後。同樣一件事情,其他人去揭發袁太後,天子可能翻臉不認人,直接包庇養母。但若是雲風篁去說,結果就很難講了。天子在她們中間難以取舍,倒是保持了一個相對公正的態度。所以要是敏貴妃倒台了,單憑顧箴,沒可能保住膝下的嫡皇子。甚至淳嘉就算明知道袁太後弄死了嫡皇子……難道他還能為了一個死掉的兒子,拿養母怎麼樣?到時候,皇後隻能按照袁太後的安排走,養大八皇子,分潤慶慈宮的榮耀與地位。甚至被鳩占鵲巢,隻能揀點殘羹剩飯。若是這次保下雲風篁,有這位貴妃製衡,袁太後想謀害嫡皇子,也有著足夠的忌憚……不,隻這樣,那自己太被動了!顧箴默默的想,她必須要讓貴妃付出足夠的代價才是。下一刻,她又想,貴妃這次這般慎重,態度全然不是從前對待攻訐的輕鬆自在,如果有機會,還能放過袁太後?有沒有法子,讓貴妃解決掉袁太後,然後……她再揭發貴妃,如此,這六宮可不是清淨了?但顧箴很快就從這種幻想裡醒悟過來,除非天意在她,不然還是算了……這兩位都不是省油的燈,自己決定好了站貴妃就是,至於想算計這兩個,還是算了,彆到時候自己一頭栽進去,反而弄巧成拙。隻不過……真的好想、好想、好想這倆都立刻暴斃啊!顧箴幽幽一歎,抬頭道:“你們說,陛下此番堅持顧氏清白、且讓祖父與叔父們徹查叛軍來龍去脈……是什麼用意?”這也是她決定保貴妃的原因,而且是重要原因。淳嘉不在意她,卻在意她膝下的嫡皇子,又在這種情況下力保顧氏……顧箴再怎麼不敏銳也反應過來了,皇帝不愛她,卻著實有幾分真心實意,讓她入主慶慈宮。那麼貴妃的威脅,好像也沒那麼大了。畢竟隻要淳嘉堅持立嫡,一切榮華地位都來自於帝寵的雲風篁,又能如何?倒是袁太後,這位,雖然地位榮華也跟淳嘉息息相關,但她對淳嘉的恩情,天下人皆知,是跟紀氏一樣,屬於皇帝哪怕想鏟除,也得考慮輿論考慮青史評價的那種。天下皆知貴妃一切來自皇帝,所以皇帝收回去了,也沒人說皇帝什麼。但袁太後之於皇帝,是養恩、是教導之情、是關係大位的謀劃與襄助、是二十幾年來的陪伴……還有,母子情誼。淳嘉敬重她,不僅僅是出於彼此之間的感情,也是一種必要。哪怕庶人紀晟去後,天子沒少被私下詬病他沒有善待嗣母,偏心出身的扶陽王一脈。但近臣們也能理解,到底袁太後才是撫養善待他多年的長輩。十五年細心教養傾力栽培,如果因為過繼到了大宗之後就立馬轉向紀氏,那……才叫人看不起!淳嘉對袁太後的孝順縱容在重臣們眼裡,也是一重保障。就是大家看到他對袁太後的態度,不免覺得,隻要自己也忠心耿耿為他效命,將來就算不可能跟袁太後一個待遇,也必然得到善待。天子,還是很念舊情的……不然的話,嗣母庶人紀晟沒個好下場,辛辛苦苦的養母也沒個好晚年,這樣的人,誰敢為他全心全意的賣命?貴妃讓陳竹帶來的話,固然是為了說動顧箴出手,卻也不無道理。袁太後,才是中宮、或者說顧氏,真正的心腹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