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翻案(1 / 2)

這後宮有毒 繁朵 6877 字 11個月前

洛氏、孟氏家主這話,君臣其實都不是很相信。

畢竟顧氏又不是失心瘋了,就算真的顧箴為了讓流著顧氏血脈的皇子成為東宮,謀害了楚王,左右楚王已經癡傻,其生母也出身寒微,事已至此,皇帝也不一定會大動乾戈。但在帝京之中,派遣死士,衝擊兩位重臣的祖宅,殺人放火什麼的……這才是將整個家族朝覆亡道路上推呢!

諸臣對兩家言辭鑿鑿的關於有著皇後謀害楚王的證據更感興趣。

隻是吃不準皇帝的心思,幾個重臣都謹慎的選擇了閉口不語。

這種時候,自然有著為了博出位或者是愣頭青冒出來代為詢問來龍去脈。

洛氏家主就說道:“此事我等也是最近才得知!主要是皇後娘娘素來有著恭敬的名聲,誰會那樣想她呢?當初二皇女還在靖妃娘娘跟前的時候,也曾偶感風寒過。由於楚王殿下的例子,靖妃娘娘急的不行……”

聞言淳嘉看向旁邊的雁引,見雁引不動聲色的頷首,才知道的確有這麼回事。

他日理萬機,稍微空閒點的辰光,後宮後妃們就瓜分的七七八八,能夠分給孩子們的,那真的隻有能夠沾上各自母後母妃光的那幾個了。

像靖妃這兩年承寵次數就不多,哪裡照顧得了二皇女?

再說她不是二皇女的親娘,也不指望這便宜女兒長大之後給她帶去什麼好處,每次淳嘉過去,她當然也不會說像貴妃德妃那樣,特特將話題引到孩子身上,又或者安排孩子出來博取淳嘉的好感。

所以淳嘉對自己這次女的印象,還是當初皇嗣們沒有正式入學前,在太初宮偏殿裡被他親自過問課業時鮮明點。

但也就記得,這女兒不如昭慶聰慧美貌,是個比較沉默甚至有點兒木訥的孩子。

他連後妃都偏愛聰慧機敏的,於子嗣上頭當然也是喜歡狡黠伶俐那一類。

比如說昭慶。

二皇女相比之下黯然無光,淳嘉也就沒怎麼注意。

當然,此刻聽說二皇女曾經感染風寒,甚至到了叫靖妃驚慌的地步,他也沒覺得多少心疼,隻是確認下洛氏父女沒有信口開河罷了。

洛氏家主仔細描述了靖妃對二皇女的重視與寵愛,末了道:“靖妃娘娘當時為了二皇女,打發宮人到處打聽退熱的法子,爾後有人從中宮處聽說了個偏方,結果給二皇女用過之後,二皇女反而昏迷不醒!靖妃娘娘急的不行,後來還是太醫看過,說這偏方看似有道理,其實反而會促使二皇女風邪入體,越發的不好……靖妃娘娘那會兒急著救治二皇女,也沒多想。前些日子聽說了此事,才覺得不對,結果著人一查,楚王殿下在行宮感染風寒的那次,皇後娘娘為其使用的退熱法子裡,就有讓二皇女險些夭折的那個偏方!”

光這也不能證明皇後謀害了楚王,頂多有那麼點兒嫌疑。

畢竟靖妃一開始不也給二皇女用上了嗎?

到底進宮做後妃,又不是應聘小兒科太醫,當娘娘的不清楚偏方是否可靠,急病亂投醫,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孟氏的家主也跟上,說他女兒婉妃娘娘卻不知道靖妃這件事情,婉妃察覺到皇後可能謀害了楚王,則是因為……皇後在楚王出事後,立刻開始了一係列暗中行動!

包括但不限於逼迫貴妃、盯梢太後,最重要的是!

“陛下容稟!之前八皇子事,恐與皇後娘娘大有關係!”孟氏家主目光陰冷的睨了眼麵色鐵青的顧老太爺,舉著玉笏,沉聲說道,“臣有一堂侄女,略有姿容,因著年歲尚幼,頗為跳脫。常與帝京各家貴女來往,也算薄有聲名……為此招惹了些浪蕩子的追捧。雖然家中管教嚴格,臣這侄女與那些浪蕩子素無來往,毫無瓜葛,但,卻也

有數名少年人,想方設法的取悅臣那堂侄女。”

“楚王殿下出事那年的秋日裡,就有一子弟攛掇敝家門子,幫忙轉達書信與臣那堂侄女。敝家什麼門第,底下人自然不會做這等醜事!故此立刻將東西送到了老夫人跟前!”

“老夫人徹查之下,發現臣那堂侄女與那子弟的確未曾照過麵,不過是對方一廂情願,原本打算找上對方長輩理論的。”

“隻是當時慈母皇太後傳聞鳳體違和,擔心此舉會讓太後娘娘煩惱,這才作罷!”

“而那封書信,在召臣那堂侄女對質時,已經由老夫人拆閱。內中除卻一些訴說仰慕的無禮之語外,就是……”

孟氏家主嘴角微勾,露出個冷笑來,大聲說道,“就是告知臣那堂侄女,興寧伯府近日得到高人指點,不日將飛黃騰達,富貴綿延不在話下不說,甚至敝家、洛氏、殷氏、雲氏、歐陽氏等高門貴胄,也遲早被袁氏比下去!”

這話隻差直接講袁氏有著成為第二個紀氏的心思了!

廟堂上頓時為之嘩然!

其實袁氏有這個打算也不算純粹的秘密,畢竟之前皇帝跟翼國公等重臣,在追查八皇子身世時,就知道了。

那位所謂的八皇子、實際上的袁氏血脈一早被處置,現在就等一個合適的機會,對外宣布這位八皇子“夭折”的消息罷了。

隻是絕大部分臣子,還是不清楚內情,以為八皇子並非皇家血脈隻是被宮闈爭鬥波及,並非真相的。

而八皇子既然還是淳嘉的子嗣,那麼袁太後將他送到皇後身邊撫養,又不是記入皇後名下,在皇後名下有著康健嫡子的前提下,眾人也沒懷疑袁氏心大至此。

主要興寧伯府上上下下既沒有很大的權勢,也沒有多少能力外顯,在常人看來,他們哪裡有資格學紀氏?

紀氏當年起步就是一等一的名門望族,輔佐著神宗皇帝陛下一路披荊斬棘殺上帝位,之後更是匡扶社稷、清掃宇內,於公襄氏的江山、於這天下泱泱百姓,著實立下過汗馬功勞的。

又趕上了神宗皇帝念舊,不是那種鳥儘弓藏的天子,再加上神宗膝下子嗣單薄,他也不是個長壽的,駕崩時嫡子庶子都年少,擔心兄弟倆撐不起偌大皇朝,需要可信任的托孤重臣,這才有了紀氏權傾朝野的機會。

就興寧伯府……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