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嘉想利用太皇太後做什麼,雲風篁雖然有著揣測,卻不打算摻合。
主要是,她如今在宮外基本上不存在勢力,壓根沒有摻合的能力……
倒是琢磨著淳嘉此番的做法,尋思自己有沒有機會,也趁機刷一波賢良淑德的名聲?
要說這事兒倒也好做,比如說散財祈福之類,再找倆才子寫些話本、故事的傳揚一番,借著普天下都在訴說聖天子的仁德之際,來幾出明君賢妃的軼事,想必不難聲名鵲起。
關鍵是……
這種手段,瞞得過旁人,忽悠得了天下,卻不可能哄得住淳嘉。
皇帝既然無意讓她問鼎慶慈宮,就肯定不會同意她這麼做。
要是顧箴反應得過來,皇後去做,淳嘉大概率不會在意。
但雲風篁……
估計才開始就會被皇帝阻止,甚至多少還會消耗淳嘉對她的寵愛。
雲風篁思來想去也找不到可以繞過淳嘉給自己刷名望的舉動……嗯,也不是完全沒有,比如說,讓她膝下的某個子嗣,染上天花,到時候為了這個孩子的安全,貴妃急病亂投醫,想方設法的積德,隻要演的好,淳嘉應該會相信,並且就算阻止不許她聲望太過,也不會說心生厭煩。
但這代價也太大了。
親生兒子晉王肯定是不能動的;七皇子是拿捏殷衢的關鍵更不好下手;秦王跟昭慶作為長子長女又跟淳嘉相處已久,拿去換這麼一次機會也覺得劃不來,尤其倆孩子長大之後,就能找倆姻親,這日後說不得都是晉王奪儲的助力;這麼看來好像還有個九皇子。
隻是雲風篁經過慎重思考,還是決定放棄拿九皇子去冒險。
倒不是擔心事敗之後“子嗣是心結所以憐愛所有孩子”的人設崩塌,這自己宮裡頭做手腳,她還真不怕淳嘉查得出來……她要是這麼點兒本事都沒有,當初也不會讓袁太後屢次吃虧了。
主要是晉王年紀太小了,雖然說當親娘的再沒有不盼著自己孩子好的,但雲風篁心裡很清楚,小孩子家家的,哪怕瞧著健壯又生活優渥,也保不住說沒就沒了。
她出身的謝氏子嗣眾多,意思是,不管是站住的還是夭折的,都為數不少,太清楚這年頭小孩子離開的突兀與防不勝防了。
所以在確定晉王肯定可以長大成人前,雲風篁是絕對不會放棄九皇子的。
這孩子雖然不是自己親生的,卻是記在她名下的嗣子,再好不過的備選了。
不然一旦晉王有個三長兩短的,她是扶持秦王還是七皇子?且不說這倆皇子的外家都是反對讓他們外孫去蹚爭儲的渾水的,就說這倆都沒記在她名下,就算事成了,首先被尊為皇太後的,也是貞熙淑妃或者溫徽賢妃。
辛辛苦苦嘔心瀝血九死一生爭取到的地位,結果還要讓個死人坐享其成?
雲風篁才咽不下這口氣。
當然淳嘉還在壯年,往後再給他推薦自己宮裡人,未必沒有便宜兒子了,就是雲風篁自己,調養些年,也不是不能生下一個。
可問題是就跟皇後之前煩惱的那樣,十皇子十二皇子這兩位嫡子有三四歲了,雲風篁下一個便宜兒子還不知道在哪裡呢,到時候兄弟年紀差距太大,考慮世宗時候的
教訓,就是繼後親出的嫡子都回天無力,遑論庶子?
總之雲風篁非常的遺憾,也隻能儘量給自己刷點兒好感,命人去給秦王、昭慶、七皇子還有九皇子傳話,讓他們沒事就抄抄經書什麼的,給三皇子十皇子祈福。
沒法趁機洗白自己做個賢良淑德的好妃子,那就進一步穩住在皇帝心目中對皇嗣們充滿友善嘴硬心軟的寵妃人設罷。
“三皇子竟然也發熱了,他要緊麼?”定了定神,雲風篁詢問,“他是真的發熱還是?”
怨不得她懷疑三皇子,因為這個事情才爆發的時候,她就懷疑是有人想搞皇後。
或者說針對顧氏。
畢竟十二皇子尚未回去後宮的時候,十皇子被針對,很難不讓人想到這是顧氏在給十二皇子鋪路。
因為雖然淳嘉對兩位嫡子都很重視,但從皇帝銘記紀氏教訓來看,除非兩位皇子之間的差距太大,也就是說十二皇子在為君的資質天賦能力方麵碾壓十皇子,不然淳嘉應該是比較屬意十皇子入主東宮的。
十皇子的生母平纖宜固然與皇後關係極好,可到底不是顧氏女。
而且平纖宜現在的溫馴不代表往後也一定跟皇後一條心,想當初曲太後在王府做妾的時候,如果就跟這會兒一樣處處不動聲色的同袁太後彆苗頭,怕是生下淳嘉就沒有了,還能活到現在?
總之若是十皇子承位,跟顧氏的關係到底是隔著一層的,這對於顧氏來說當然是不好了,但對於淳嘉、對於公襄氏而言,卻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