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十皇子卻立刻倒打一耙歸咎於七皇子沒能躲開硯台……這……
顧箴心頭沉了沉,仔仔細細端詳著麵前的孩子,見他氣呼呼的,一臉理所當然:“沒人教給兒臣,但本來就是七哥自己不好!他一個做哥哥的,都打不過兒臣這弟弟,他不是活該是什麼?”
“這性-子!”顧箴微微皺眉,她是大家子出身,不是那種小門小戶采選進來的妃嬪可比,所以非常清楚教養孩子需要注意的是,你可以教他蠻橫霸道來在某些環境裡占據一席之地,但,根子不能歪。
比如說,可以幫親不幫理,但真正誰對誰錯,得有個數。
否則心性走岔了,要麼成就有限,要麼,很難善終。
“萬幸發現的早,可得給他掰正了!否則回頭暴露出去,後果更加不堪設想……”皇後心裡想著,柔聲說道:“但你七哥是你兄長,他不肯答應你的請求,你何不回來同母後說,讓母後出麵呢?”
雖然她一直被雲風篁壓著,雙方關係也是磕磕絆絆,但區區一個宮女的名字,顧箴覺得,雲風篁也未必會刁難。
“可是母後平常時候很辛苦啊!”顧箴正尋思著要怎麼教導十皇子,冷不丁聽這孩子甜甜說道,“孩兒不想總是打擾母後。”
這話聽得她一怔,旋即又是酸澀又是驚喜。
畢竟十皇子從知道身世後就很維護平氏,皇後嘴上不說,心裡豈能不擔心白養了他?
如今聽他這樣體貼,忍不住想到這些年來在宮闈裡,經曆多少風雨多少波折,皇帝心裡沒有她,心腹沒有特彆頂用的,就連家裡人,其實看重皇後這個身份,更勝於看重她這個人。
可以說,顧箴這些年來,其實沒有真正聽過一句純粹心疼她的話。
哪怕是她的生身之母,昭武伯夫人,疼愛女兒歸疼愛女兒,卻顯然更重視親生的兒子們,還有日漸長大的孫輩。
十皇子才六歲,這年
紀的孩子尚且天真,多半是想什麼說什麼。
此刻一句話雖然簡單,在皇後眼裡,卻愈顯真心實意。
她頓時覺得自己剛剛認為這孩子心性走歪是太過分了,歸根到底是絢晴宮不好,總是欺負三皇子他們,而十皇子素來跟三皇子兄弟情深,耳濡目染的,對七皇子他們能有什麼好感?
如此照了麵,發生矛盾,也是理所當然。
說起來也是她這個母後不中用,處處被貴妃彈壓,連跟前的孩子們都不能維護周全。
顧箴心潮起伏,完全沒想到,十皇子這句話裡透露出來的訊息。
……次日,皇後總算費心說服了十皇子到絢晴宮請罪,出發之前,她已經做好了貴妃母子不給麵子的打算。
誰知道到了浣花殿,貴妃立馬“強撐著”出來迎接行禮,落座後,皇後才提了個話頭,雲風篁就通情達理的表示,這個事情,小兄弟倆都有不是的地方。
歸根到底是孩子們往常各自在宮裡,相處太少,彼此不了解,造成的誤會。
而且說道:“那個叫弦衣的宮人,妾身已經給她改了名字,且打發去旁處了。這事兒也是妾身疏忽了,因為不在妾身跟前,且宮禁之中鮮少提及怡曼夫人的閨名,就沒想起來。”
然後還問皇後母子,這麼做滿意不滿意?
之後去見七皇子,七皇子更是虛弱的表示,雖然自己這次吃的虧比較大,但誰叫十皇子是他弟弟呢?他做哥哥的,可不會跟弟弟計較。
隻是輕描淡寫叮囑十皇子往後不能這樣對待弟弟們,要引以為鑒,也就作罷了。
甚至還許諾,會勸說殷衢父女,彆繼續煽動輿論,攻訐十皇子。
預料之中的為難完全沒有,甚至順利順心的讓人不敢相信。
皇後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
回到崇昌殿之後,她讓十皇子自去,就立刻將這消息送回了昭武伯府。
顧老太爺聞訊,臉色當時就不好了:“絢晴宮那位,向來跋扈驕橫,從來隻有她欺人,什麼時候肯吃半點虧?此番這麼做,與其說是寬宏大量,倒不如說是為了讓陛下看到他們娘兒幾個的寬宏大量!”
“殷衢那匹夫素來看重七皇子。”
“若是七皇子親自開了口,哪怕心有不忿,他跟益王妃也肯定會聽從的。”
“到時候可想而知,殷氏會如何宣揚。”
“必然是十皇子雖然卑劣凶殘不敬兄長,但年僅七歲的七皇子,卻極有兄長風範,願意以德報怨……”
“卻是踩著十皇子,乃至於踩著中宮,成全了絢晴宮娘兒倆的聲名!”
他認為這事兒整個應該就是雲風篁的陰謀。
眾所周知,敏貴妃出身不高,入宮之後就開始不停氣的大殺四方,雖然晉位迅速,但在前朝後宮,乃至於坊間的名聲,不說多壞吧,反正跟賢良淑德扯不上多少關係。
就是秦王他們幾個年歲最長的皇嗣開始入學了,也未能在教養子嗣的課業上,占據絕對的上風。
但這次的事情之後,雲風篁必然會被貼上“賢德”二字。
你想想看,七皇子可是十皇子的兄長啊!還是溫徽賢妃唯一的骨血,是殷氏的外孫,益王妃的外甥……這樣尊貴的身份,這樣的排序,再加上前期十皇子被渲染的惡名,得是什麼樣賢惠的娘娘,才能夠教出小小年紀就如此顧全大局兄友弟恭心胸開闊不記仇的好孩子???
就這會兒的聲勢,就這事情裡頭的意義,說不得都要被記入史書,成為一則軼事了!
如此過些年,隻怕雲風篁就是史書認證的賢德之妃!
而到時候,皇後呢?
顧氏呢?
少不得給雲風篁做墊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