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雲風篁主動召見了殷衢。
“殷大人往日並不熱衷於為晉王出謀劃策,為何此次卻這般熱情?”照麵後,雲風篁賜了座,沒有直接說大閼氏的事兒,反而先問,“難不成,殷大人改變主意了?”
見她說這個,殷衢的臉色就不是很好,皺眉了會兒,才說道:“臣此番其實不是為了晉王,或者說,不全是為了晉王,乃是為了國朝。隻是先頭那兩個蠢貨,開口直指昭慶公主殿下。惹得陛下、娘娘先後大怒,這會兒如果繼續提議此事,不經過娘娘點頭,隻怕會惹得娘娘持續震怒,繼而勸說陛下擱置此事。但於國朝來說,以中土之女,為其大閼氏,利大於弊。臣不願意為小事耽擱了大計,故此想選一個折中之法。”
那麼想說服對和親已經有著先入為主的厭惡的貴妃,同意這麼做的話,隻能跟貴妃闡明此舉對貴妃的好處。
而且還得是相當的好處。
目前還有什麼比晉王的前途,更讓雲風篁上心的呢?
“本宮知道了。”雲風篁微微頷首,也沒生氣,畢竟她是知道殷衢的性情的,再說如今的晉王,雖然狡黠機靈,但也還沒表現出足以折服一位老臣的水準。
殷衢要是忽然哭著喊著非要扶持晉王,那她才會懷疑。
此刻略作沉吟,隻繼續問,“但殷大人這麼做,可見是不反對晉王的?”
“……臣已與中宮交惡,若是將來儲君不出於絢晴宮,於臣、於殷氏、於七皇子,又有什麼好處?”殷衢反問,“最主要的是,臣不覺得娘娘會放過十皇子還有十二皇子他們。”
雲風篁也沒計較這大逆不道的話,緩聲說道:“你對本宮倒是有信心。”
畢竟殷衢這話裡的意思,就是雲風篁不打算放過十皇子十二皇子,這兩位皇子,就肯定不會有好下場。
“臣不是對娘娘有信心,是對陛下有信心。”殷衢是真的耿直,都這會兒了,還不肯說兩句好聽的,反而正色說道,“陛下英明神武,年富力強。十皇子與十二皇子就目前看來,並不覺得有什麼出眾的地方,值得陛下另眼看待。無非是嫡子的緣故罷了。但隻要陛下在一日,嫡子,還能有其他的。陛下就算遵循祖宗規矩立了他們,日後也未必會滿意。陛下若是年歲已長,可能覺得一動不如一靜。但,陛下還在壯年。以臣對陛下的了解,不夠出色的儲君,陛下就算勉強自己冊立了,早晚也會厭棄的。”
“娘娘之所以能夠以微末出身,得陛下看重,不就是因為,娘娘聰慧,遠勝諸後妃?”
殷衢平靜道,“陛下心胸其實十分寬闊,些許冒犯都能夠容忍。但,陛下唯獨不能容忍庸碌蠢貨。娘娘您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雲風篁微微眯眼,心道,能夠混到重臣的果然沒有一個傻子。
這殷衢雖然時常措辭耿直,讓她讓淳嘉都下不了台,卻也不是個糊塗的。
當初,她也是這麼想的。
你淳嘉不是一定要立嫡子嗎?
那你立罷,立了之後,本宮讓你親眼看著這些嫡子,有多
笨拙多庸碌,你要是放心你辛苦掙來的帝位,日後交給這樣的主兒,那本宮就認栽了又何妨?
她篤定他肯定受不了。
實際上,淳嘉除夕那會兒就妥協了。
他當時口口聲聲說是因為慈母皇太後想通了,其實也是考慮到,兩位嫡子要是不夠出色的結果罷?
“那你覺得,晉王會讓陛下滿意麼?”雲風篁沉吟片刻,緩聲問。
殷衢搖頭道:“晉王殿下太過年幼,如今還不好說。但娘娘膝下,不止晉王殿下一位皇子,臣相信,娘娘總會讓至少一位殿下,令陛下滿意的。”
雲風篁思索了會兒,沒再說這個話題,而是重提大閼氏之事:“本宮如今膝下教養著的三個侄女兒,猛兒已經經陛下許了人。不好悔婚。”
關鍵是,謝猛的性-子,她也不放心這侄女兒遠嫁異國。
謝猛做個大家主母,沒準都需要親姑姑看著點兒,更彆說做一國閼氏了。
“此外兩個侄女,陛下倒是給她們說了親事,隻是,因為孝期的緣故,一直沒定下來。”貴妃既然心裡有了計較,也不拖泥帶水,爽快道,“此事外頭並不知曉,若是從這兩個侄女裡挑一個為大閼氏,本宮倒也不是不能夠接受。問題是,陛下肯麼?顧氏肯麼?群臣肯麼?再者,人人都知道,謝氏與韋紇之間仇深似海。最後謝氏女居然遠嫁韋紇,這卻叫我謝氏,如何立足天地之間?”
殷衢不以為然道:“娘娘,最後一個問題,卻是最好解決:當初韋紇出兵會州,屠戮國朝子民,眾所周知。但那時候,訶勒尚未伏誅,就是細琺麾下,諸子孫也往往意見不和,不能視作同一類人。新可汗既然能夠得到國朝認可,那當然是手上從來沒有沾染過我國朝子民的血,甚至,還親手將殘害過國朝黎庶的真凶交出來的。那樣的話,謝氏女嫁過去,又有什麼問題?論起來,謝氏的血仇,還有一部分,是人家幫忙報的呢。”
“至於說其他人會不會答應這事兒……”
他緩聲道,“陛下是知道輕重的人,其實也讚成以國朝之女為韋紇大閼氏的。至於大閼氏的人選,隻要不是會得作奸犯科、圖謀不軌,陛下其實不介意具體是哪位臣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