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爭議傳到雲風篁跟前,貴妃微微皺眉。
陳兢低聲說道:“殷大人那邊的意思,是這事兒娘娘暫且不必公開表態,且等著廟堂上撕扯一陣,讓那些原本不吭聲的都站出來了,再作計議……”
望族就是望族啊。
雲風篁點一點頭,在心裡歎口氣,心裡對殷氏卻提起了些許警惕。
她明白殷衢的用意,既然決定支持絢晴宮謀取儲君之位,那麼有些事情,現在就要開始了。
比如說,明確敵我。
此番大閼氏之位,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明眼人都知道,謝氏女成為大閼氏,對絢晴宮的好處。
所以,站在顧氏立場上的,或者說,想著支持嫡皇子為儲君的,必然會反對。
雖然距離皇子們長大,正式拉開儲君之爭的序幕還有幾年,目前的敵我,未必是到時候的局勢,但也可以窺見大概,估算敵手的數目與體量,進行針對性的戰略布置了。
這些雲風篁也不是沒想到,隻是她身為宮妃,又沒有可靠的重臣幫手在外,行動自然不便。
如今殷衢態度一明確,就立刻開始安排,這讓雲風篁感到滿意之餘,也忍不住生出戒備之心,擔心往後自己被對方壓倒的話,那麼,晉王說不得就要走上淳嘉早年時候的路子,成為空有天子之名的傀儡了。
“本宮明白。”她定了定神,吩咐道,“你告訴殷大人,本宮會配合他的。”
得了貴妃的應諾,殷衢便開始了前朝的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他此番淋漓儘致的展示了一個望族家主該有的手腕。
在顧氏那邊的盟友以人倫大義反對謝氏女為大閼氏之後,殷衢沒有立刻進行反擊,而是讓對方推薦人選。
後族壓根沒想到貴妃會打大閼氏之位的主意,畢竟這事兒之前毫無風聲,況且最早的時候,大家都覺得,大抵是沿襲前朝,以宗女加封公主,下降韋紇。又或者,選取美貌宮女,加封公主,送與韋紇大可汗為妻。
卻哪裡想得到貴妃養在跟前的三個侄女兒?
這種情況下,他們隻能倉促提出了宮女之議。
然後就被殷衢這邊駁斥的體無完膚,理由包括但不限於,宮女出身寒微,而且往往字都不認識,能懂得多少家國大義?誰能保證她去了韋紇成為尊貴的大閼氏之後,會不會見利忘義,過河拆橋,忘記國朝的恩典,凡事竟站在韋紇的立場上考慮?哪怕留下家人作為人質,但說句不好聽的話,這年頭嫁出門外的女子潑出門外的水,人家到時候選擇出嫁從夫,按照中原的俗世理念,竟然都不帶是錯的。
再者,就算起初還顧念家人,一旦生下子嗣,那子嗣也是血親啊!
最重要的是,區區宮女,奴婢罷了,到時候撐不起大閼氏該有的氣場與格局,沒得叫韋紇小覷了中央之國,還以為國朝正經冊封的公主就那麼回事。到時候,大閼氏丟臉事小,叫韋紇對中土心生輕慢,反而生出不該有的野心,那樂子可是大了。
總而言之,顧氏提出這種建議,簡直就是滑稽可笑!
顧氏於是退而求其次,表示宮女不妥當的話,可以以臣女加封。
這也是從前有過例子的,但殷衢這邊再次否決了,甚至懷疑,顧氏所謂的以臣女充當公主為韋紇大閼氏,實際上的想法,就
是讓顧氏女為大閼氏!
殷衢甚至親自出列向皇帝進言,說這決計不可。
因為昭武伯顧芳樹駐紮北疆多年,有的是機會跟韋紇暗通款曲,這種情況下,以顧氏女為大閼氏,這不是給顧氏野心勃勃的機會麼!
顧氏當然是勃然大怒,不肯承認這樣的指控,並且懷疑殷衢故意栽贓陷害,同時指出,此番韋紇猝然敗亡,就是顧氏清清白白的證據!
不然要是顧氏當真如殷衢所言,跟韋紇有什麼勾結,韋紇至於涼的這麼快?
殷衢就是冷笑:“莫忘記此番領兵的可是靖寧侯,而非昭武伯!”
說的好像平定韋紇是你們顧家的功勞一樣。
他還順勢跟淳嘉說,顧家這麼講,可見將定北軍已經當成了私產,所以定北軍打贏的仗,也記成了自家的功勞,而不是靖寧侯的辛苦。
……反正這天掐的一塌糊塗,最終也沒出個結果。
到後來時候不早,君臣都餓了,淳嘉出來打了圓場,這事兒也就暫且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