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都什麼時候了,還要搞這種彼此懷疑,這說話的怕不就是哪裡安插過來的眼線吧?
“……”皇後也是無語片刻,才說道,“貴妃這話聽著仿佛合理,但莫忘記之前伊氏的事情,沒準就是借題發揮,故意折騰本宮。”
她是了解雲風篁睚眥必報的性-子的,思索了一番歎口氣,“這貴妃心思深沉又心硬如鐵,當初本宮跟她那樣不和睦,聽聞謝氏的事情之後,尚且前往浣花殿安慰她。她倒好,本宮現在這個處境,她怎麼就忍心來消遣本宮?”
搖了搖頭,顧箴如今沒精神跟貴妃起衝突,“明兒個就替本宮稱病罷。若是她還要強闖進來,本宮卻也不會給她好臉色了。”
今日是她疏忽了,也是沒想到雲風篁會在這種時候還不忘記報複一把。
不過次日雲風篁倒是沒再來找顧箴,畢竟一個勁兒的“開導”皇後,貴妃自己也累的。
再說了,聽說皇後今日病了,雲風篁也就滿意了。
當初她被顧箴“安慰”一番之後,可不是也急火攻心,轉頭就病重了幾分?
一報還一報,知道皇後不好,她也就開心了。
於是這天她就去了帝輦找淳嘉了,
在天子跟前很是悲天憫人了一番:“才聽到這個消息,妾身心裡就是‘咯噔’一下,畢竟妾身是親身體會過失去生身之父的痛楚的。真沒想到這會兒昭武伯會出這樣的事情,也不知道皇後娘娘要怎麼熬過去?昨兒個妾身去陪了皇後娘娘會兒,看著皇後娘娘精神點了才走的。本來還以為可以熬過去,誰想如今又病倒了……哎……這還是路上呢,可要怎麼辦才好?”
淳嘉這會兒也正為此事頭疼,主要是,昭武伯這眼接骨上遇刺,反而不太好安置。
本來皇帝在靖寧侯出征前,對於相關將士的封賞,以及整個家族的後續安排,就差不多有了一個打算。
雖然這個過程裡,發生了一些變故,比如說柯淙殺了柯定之類,但大方向還是不需要改變的。
但哪怕天子再怎麼算無遺策,也沒想到這都打完了消停了,昭武伯還會遇刺,還性命垂危!
要是昭武伯熬過來也還罷了,因為邊關左右短時間不會有戰事,在皇帝的計劃裡,正好趁著此番封賞,將昭武伯調回朝中,一點點瓦解其在定北軍中的勢力威望,讓整個顧氏做個吉祥物後族,就是那種能夠給將來的嫡皇子一定幫助,但也翻不了天的那種。
可要是昭武伯沒熬過來……
儘管顧氏有著子嗣反叛,可是畢竟沒搞出什麼動靜不說,昭武伯駐邊多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人都不在了,總要給些情分。
尤其是,刺殺昭武伯的,還是攝政王餘孽!
這就很尷尬了。
因為攝政王夫婦當年去的突兀,淳嘉都頗為意外,所以整個攝政王一襲,其實如果不是出了宮變那事兒,急需背鍋俠的話,是可以跟攝政王兩個兒子一樣,有個善終的機會的。
畢竟天家叔侄撕了那麼多次,對著天下黎庶,卻始終保持著“我們是自己人”的姿態。
除卻高層外,外界不是那麼清楚他們之間的矛盾重重。
後來公襄若寄跟繼妻相繼離世,皇帝還沒發動就贏了,兩個堂弟又完全不是他對手,更談不上多少野心,淳嘉自然樂得大度。
倒是對公襄霄、公襄震格外優容起來,爽快的封了爵位。
甚至還將公襄震留在跟前照顧。
……所以在官方,是不存在攝政王餘孽的。
當初宮變時,公襄若寄的殘黨背鍋,理由也是他們一直挑撥天家叔侄關係,並非真正為攝政王報仇:攝政王跟天子好著呢,根本沒仇怨,所以報什麼仇啊簡直荒唐!
此番這刺客對外宣布的身份,就選了訶勒背鍋,說他勾結訶勒……
但整個來龍去脈,底下人不知道,高層卻很清楚。
要是淳嘉沒有動搖立嫡子的決意,昭武伯沒了,甚至可能是件好事。
畢竟天子短時間用不上這位武將了,這人去世,隻會讓天子更加放心後族。
然而如今皇帝轉了念頭,想立賢了,如果這個被看中的皇子不是皇後跟前的,不是十皇子、十二皇子,那……可想而知,大家會怎麼看他。
他們不會覺得天子是從立嫡改立賢的,他們隻會覺得,淳嘉還是那個淳嘉。
當年拿繼後之位忽悠了歐陽氏等幾家望族,後來利用的差不多了,覺得他們既然上了船沒法反水了,轉頭封了顧箴為繼後。
如今顧氏為他鞠躬儘瘁死而後已,昭武伯都為此付出了性命作為代價,皇帝卻也立刻拋棄了已經沒有利用價值的顧氏一族,將東宮之位轉交其他皇子……
這……
淳嘉畢竟還是要臉的。
準確來說,如果能夠要臉的話,皇帝還是想爭取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