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諸子嗣(2 / 2)

這後宮有毒 繁朵 7424 字 11個月前

七皇子一呆,旋即說道:“回父皇的話,是兒臣的不是,這幾日都在學堂,未能及時留意到大哥麵臨的困境……”

其實七皇子因為身世以及性情的緣故,在皇嗣之中算是人緣比較好的一個。

秦王的事情,他不可能不管不問。

但那會兒秦王信心十足,隻說父皇母妃會解決,七皇子也是對父皇母妃充滿信心的,於是就沒再問。

直到這次被九皇子找上門說服,方才參與進來。

這些皇帝當然心裡有數,倒是在心裡稱讚了一下這兒子厚道。

但淳嘉不動聲色,繼續說道:“這些且不要講了,朕隻問你,你們兄弟幾個,今兒個專門上殿來逼迫朕,可有什麼想法?”

“回父皇的話,兒臣們不敢。”七皇子連忙道,“兒臣們隻是想為父皇母妃分憂。”

淳嘉道:“哦?分憂?這麼說,秦王是真心實意想讓朕削了他爵位、貶其為庶民的?”

見秦王毫不遲疑的點頭,皇帝又是一陣無語。

他當然明白這長子不可能甘心為了這麼點兒事情,失去爵位。

點頭這麼快,隻能說,秦王十分相信他的弟弟們,也十分相信皇帝跟貴妃,認為這些人都不可能為此讓他丟爵。

“朕是你親爹,貴妃是一手養大你的養母,做長輩的當然不可能就此放棄你,但你這些弟弟們,你卻也這樣信任?”淳嘉在心裡直歎氣,覺得之前隻是覺得這長子不適合做儲君,如今看著,秦王已經不是不適合做儲君的問題了,這是當個藩王都有點兒懸,沒準哪天就被精明的兄弟賣了也不知道啊!

他跟貴妃到底做錯了什麼,竟教出這樣一個皇長子來?

淳嘉心裡腹誹著,嘴上則道:“既然如此,那朕就如你們所願,轉頭貶了秦王可好?”

聞言七皇子跟九皇子都愣了愣,異口同聲道:“父皇不可!”

秦王也呆了一下,倒是沒驚慌,而是說道:“父皇有命,兒臣不敢不聽!但容兒臣離宮之前,當麵向母妃告彆。”

“一群混賬小子,就知道仗著貴妃的寵愛來要挾朕!”淳嘉對他心思了如指掌,在心裡罵著,“要不是知道貴妃定然護著你們,真以為朕不會給你們長記性?!”

他淡淡說道:“都說

了不敢不聽朕的話了,朕不想讓你見貴妃,你待如何?”

秦王也不驚慌,隻低聲道:“那兒臣謹遵聖命!”

他母妃厲害著呢,就算不能當麵哭訴委屈,這麼大的事情瞞得過去?

淳嘉在心裡又罵了一句“混賬”,才說道:“今兒個晉王又是怎麼回事?沒點兒規矩!諸臣都跪著的時候,他倒是嘻嘻哈哈,毫無體統!”

“父皇,十五弟年幼……”七皇子下意識的求情,才說了一句就被皇帝罵了:“彆總是扯年幼做幌子!十五也有八歲了,正兒八經入學都兩年了,還年幼不懂事?那讓他進學做什麼用的!還是學了兩年仍舊懵懵懂懂一無所知?那朕給他請的諸多西席都是乾什麼吃的!”

又說道,“當初秦王跟昭慶八歲的時候,也沒給朕找過這許多事情!”

七皇子陪笑道:“父皇,當初大哥跟大姐姐八歲的時候,也沒機會上朝啊!十五弟頭一次上朝,不免好奇,這都是兒臣這些兄長沒有好好兒提點他的緣故。還求父皇寬宏大量,莫要同十五弟計較。”

九皇子也道:“是啊父皇,十五弟畢竟才八歲,如今雖然入夏了,但寒氣尚未散儘,若是十五弟在外頭跪久了,隻怕於身子骨兒不好。到時候,心疼的還不是父皇母妃?”

他故意咬重了“母妃”二字,提醒皇帝,這可不是您一個人的兒子!

兩個弟弟都發話了,秦王總算找到機會插嘴,說道:“父皇您早先不是說過,兒臣們都是您的骨血,您不心疼兒臣幾個還能心疼誰去?十五弟也是您的骨血啊,求您念他初犯的份上,莫要計較了,好麼?”

淳嘉緩聲說道:“不罰十五,倒也不是不可以。隻是禦前失儀,若是就這麼輕描淡寫過去,未免顯得太過縱容你們了。這樣吧,朕原本打算讓十五跪足四個時辰……”

“兒臣願意代十五弟受罰!”不等他說完,秦王率先說道,“兒臣是長兄,理當護著弟弟們。再說,今日之事都是因兒臣而起,有什麼責罰合該兒臣來,怎可教弟弟們受委屈?”

七皇子跟九皇子慢了一步,但也表示,願意為長兄幼弟分擔。

皇帝對他們雖然有小心思卻總體兄友弟恭的關係還是比較滿意的,他這兩年對明惠格外寬容、對益王永春侯頻頻加恩圖什麼?

當然有一部分緣故是為了做給天下人看的,隻是今時不同以往,他如今帝位穩固,這種姿態,就算不做,其實也沒什麼影響了。

所以主要還是希望能夠潛移默化子嗣們,希望他們爭歸爭,也彆太六親不認了。

但凡兄弟姊妹沒了威脅,還是念及骨血留一線生機的好。

見狀板著臉,教訓了幾句,末了就順勢答應讓秦王代為罰跪了。

七皇子跟九皇子本來還想幫忙跪上一兩個時辰的,但被皇帝罵了一頓,到底沒同意,心裡卻想著:“小七厚道,小九倒是有些心思,隻是不知道是急著做個好弟弟呢,還是當真沒看出來朕的用意?”

雖然秦王之前沸沸揚揚的物議是被陷害的,但經過這許多日子的發酵,也的確壞了名聲。

甚至連帶絢晴宮,都被議論了許多。

雲風篁一度被坊間認為是奸妃,不然為何會養出秦王這種卑鄙蠻橫的皇子?

如今淳嘉一壁兒叫皇城司公布真相,一壁兒自然也要安排這兒子做點兒好事,洗刷一下從前的印象。

“阿篁到底是阿篁,膝下諸子嗣教養下來,固然性情不一,到底都有可取之處。”打發了這仨兒子出去,淳嘉心裡想著,“秦王天真但赤子之心,小七敦厚溫馴,小九看似憊懶實則心思靈巧……至於十五,除卻些許機靈頑皮外,也不知道過兩年會如何?”

說著就叫人將晉王單獨召過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