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傾向(2 / 2)

這後宮有毒 繁朵 6933 字 11個月前

神宗這種,非嫡非長,也不是正可愛時候的小兒子,母妃不給力還死的早,自己性-子沉悶也不會主動跟父皇撒嬌……要是能從幾十個兄弟姐妹裡脫穎而出被世宗寵愛,那才怪了……

世宗朝起初立儲是很利索的,元後所出的皇子,小小年紀就冊了東宮。

可惜這位太子福薄,入主東宮後沒兩年就夭折了。

之後臣子們勸著世宗立長。

可是世宗重嫡出,再加上當時的皇長子的確不是很令人滿意,便重新立了皇後。

第二位繼後跟元後一樣出身名門望族,卻到死都沒能生下一子半女。

這個過程裡世宗不可能不失望,但他至少保證了這位繼後有著皇後該有的尊嚴與權力。

而第二位繼後出於種種考慮,也曾提議過立庶子為儲君。

如此就掀起了皇家第一波國本之爭。

畢竟一開始的時候,元配嫡子在,世宗與群臣態度都很統一,庶子們野心再大也不敢流露絲毫。

後來世宗再立皇後,明擺著要等繼室嫡子……結果繼室生不出孩子,打算過繼庶子為嗣子,諸庶子以及他們的生母、養母,焉能不各施手段?

結果這時候第二位繼後也沒了,第三位繼後迅速上位,迅速懷孕,迅速生下個女兒但跟著又雙有孕……

總之,世宗就是因為在猶豫之中遲遲沒有確定東宮,挨到第二位嫡子落地時,諸子孫都長成,這才給神宗留下了機會,也是給公襄氏嫡支凋敝埋下了禍患。

畢竟當時那種情況,是個皇子皇孫都覺得自己有機會,又有誰肯安分?

神宗承位之後查起來,連皇女都沒幾個是安分的,遑論是皇子了。

雁引聽皇帝提到世宗的教訓,頓時肅然。

顯然淳嘉是不

希望自己膝下的子嗣,為東宮之位內耗太多的。

不,應該說,淳嘉是不會讓國本之爭拖到自己年老體衰、彈壓不住諸多子嗣的時候的。

不然要是他膝下也出個神宗第二,殺了他喜愛的後妃子嗣,強行登基……雖然淳嘉很感激神宗的能乾以及屠戮宗親的所為,給了他這個遠支藩王承位的機會。

但他也絕對不希望自己有神宗那樣的兒子……話說這天下當爹的,誰會希望有神宗那樣的兒子呢?

“小九跟十五都很聰慧。”淳嘉心道,“就是十五年紀小了點……未必彈壓得住兄弟們。尤其是小九這樣的兄弟。”

如果就這倆孩子供挑選的話,皇帝目前還是比較傾向於九皇子的。

不過茲事體大,他也不可能因為這麼點兒好感,就立刻敲定。

當下就吩咐雁引,去將中宮膝下的皇子都召過來,他也要就這事兒,問一問這些孩子們的看法。

而此刻,雲風篁在蘭舟夜雨閣將來龍去脈問罷,滿意的點點頭,挨個誇獎了諸多子嗣,又留他們用了膳,這才借口小憩,打發孩子們退下。

“娘娘,還是咱們殿下聰慧。”清人伺候在側,見她進了內室,卻沒多少睡意,便小聲說道,“九皇子殿下也是機靈,秦王殿下到底敦厚些了。”

雲風篁“嗯”了聲,說道:“若本宮所料不差的話,秦王跟小七隻怕都要被陛下排除在外了。隻是這六宮也不是隻有本宮膝下才有皇子,你且叫人打聽著,看陛下接下來都召哪些孩子過去考校學問?再看看能不能打聽到,考校的過程?”

清人答應著,到底問了句:“陛下何以不喜歡七皇子殿下?雖然婢子覺得咱們殿下最好了,但平心而論,七皇子殿下也是很好的。”

說穿了,絢晴宮最看重晉王,純粹因為晉王是雲風篁的親生子,而且還是唯一的親生骨肉。

如果不是這個緣故,隻看皇子本身的性情為人的話,最受歡迎的毫無疑問是七皇子才對。

但對於皇帝來說,皇子都是親生骨肉,怎麼也該是七皇子討喜罷?

“小七得你們喜歡,無非是因為他性-子好,隨和沉靜,從不叫你們為難。”雲風篁聽著,微微哂道,“但陛下挑太子,可不是這麼看的。沒點兒氣勢,都不必看外人,你且說,昭慶胡鬨起來,小七壓得住?”

“這孩子是很好,但他既不是本宮名下,又有殷氏作為依仗。”

貴妃淡淡說道,“他登基之後,對本宮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畢竟殷氏從來不是善茬。本宮也不希望他有朝一日跟本宮反目……所以還是提前教陛下放棄了他比較好。”

淳嘉雖然喜愛昭慶,卻絕對不希望看到昭慶將未來新君都彈壓住。

歸根到底他的江山是要傳給公襄氏的血脈的。

而不是讓外戚按著公襄家的天子頤指氣使,哪怕這個外戚是昭慶公主或者公主的駙馬也不行。

故此所有拿昭慶公主沒辦法的皇子,不說立馬出局,卻肯定會給淳嘉留下一個壞印象。這種情況下,再有其他皇子表現出應付公主應付得遊刃有餘,那此消彼長,皇帝的想法可想而知!

索性七皇子如今還沒什麼想法,十分的聽話溫馴。

當著淳嘉的麵,再三表現出來聽從長兄長姐、而不是堅持己見……皇帝這會兒八成已經覺得這是個好孩子,但不適合做太子了。

七皇子既然已經解決,雲風篁微微蹙眉,卻陷入了跟淳嘉一樣的糾結:“小九跟十五,到底誰更可靠?”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