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出頭的機會還是他們賭上身家性命乃至於身後名……淳嘉可以心平氣和的談起這段過往,但銘刻在骨子裡的警惕與忌諱,卻揮之不去。
畢竟這是長達八年、還是他人生原本最蓬勃的八年裡,無處不在的威脅浸潤出來的。
“顧玨的年紀跟本宮的孩子差不多,她才多大,怎麼想得到紀氏帶給陛下的影響有多深刻呢?”
“總的來說,這孩子資質其實很好。”
“若是顧家有心,她其實一點兒也不難成為帝京風頭最盛的貴女之一。”
“但你看,顧氏如今可有什麼動靜?”
侍者們思索了一番,都是一驚:“娘娘,顧氏後繼無人是皇後尚未入住中宮時就傳出來的,這麼說,顧氏早就算到了今日?”
“他們應該沒這個本事的,不然的話,這些年來也不至於被本宮到處占據上風了。”雲風篁搖頭說道,“但你們莫要忘記,這一家子,是武將。還手握重兵!本宮想著,多半是當年顧芳樹擔心家族前途,存心在他這一代,上繳兵權。但這種事情明著來的話,仿佛是諷刺天子不能容人了,總要找個理由……”
就好像,當初寧國公還在回來的路上,家裡子弟就搞了事情,如此朝廷就算少算或不算他的功勞,也是理所當然。
那會兒顧氏也出過類似的狀況,還被人嘲笑愚鈍,沒有寧國公機靈。
這會兒看來,顧芳樹其實在更早之前,就做好了布局:顧氏年輕一代裡可能沒有出色的,可能有但被按住了不許表現……總而言之,這十幾二十年,大家都覺得,顧氏是沒人才了。
遲早會衰落了。
若非顧箴誤打誤撞成為了皇後,其實這一家子會很安全。
畢竟誰會對付一個功勳赫赫、後繼無人不得不交出兵權、與天子君臣和樂的退下去的重臣的家族呢?
隻是那會兒皇帝不想立洛氏等家的女兒為繼後,雲風篁也需要一個家世城府都不怎麼樣的人,擠下威脅更大的同齡妃嬪,顧氏也是一時心動,貪欲壓倒了理智,故此釀成了今日的局麵。
“隆平侯這個人本宮談不上十分了解,但這些年來的蛛絲馬跡,隻能說,幸虧他去的早。”貴妃感慨了一句,沒再說顧氏,隻道,“公襄秉跟那小十都不是省油的燈,顧玨也是城府深沉……這三個孩子在跟前鬨起來,若是皇後還能氣色好,那才怪了。”
她暫時不打算出手,隻叫人看著點兒,隨時稟告,也就處置其他宮務了。
次日淳嘉過來,卻同她說了件事情:“韋紇有意以公主妻皇子。”
雲風篁聞言一怔,道:“昨日使者拜見信成,倒沒說這事兒?”
“是沒說,因為目前還吃不準朕的心思,這話還是托了驛館的官員,輾轉遞到朕跟前的。”淳嘉點了點頭,緩聲說道,“朕還在考慮。”
雲風篁知道,皇帝說是還在考慮,應該是比較傾向於同意的。
否則一早拒絕了,提都不會跟她提。
她心裡頓時懸了起來,就怕皇帝看中了她膝下的某個皇子,打算拿去匹配韋紇公主。
畢竟絢晴宮皇子雖然足足四位,雲風篁卻各有安排,壓根沒打算給個異族公主留位子。
雖然說一旦事敗之後,異族公主沒準會成為一張保命符,關鍵是,那是戰敗之後,就韋紇如今的自顧不暇,國本之爭裡,韋紇的公主能幫什麼忙?
貴妃於是試探著問道:“卻不知道那位公主多大了?才貌性情如何?宮裡孩子都是嬌生慣養,也不知道跟她處得來處不來?再者,若是嫁與尋常藩王的話,到了年紀少不得要去就藩。如此即使韋紇有使者來朝,也很難同公主照麵。這一嫁過來,往後隻怕都沒什麼機會見著故國之人了。韋紇可汗卻也舍得麼?”
淳嘉緩聲說道:“可汗年輕,早先地位不高,繼位之後又吃了幾次虧,甚至險死還生。這兩年,這位可汗就頗為惴惴。這回可能是聽了身邊謀臣的建議,決定將一個關係比較好的妹妹許過來。朕對此事其實不甚在意,隻是聽著皇城司的稟告,說那可汗原本身子骨兒就不太好了,若再多疑多思,隻怕於壽數有著妨礙,這卻沒必要不給他一份慰藉了。”
畢竟這個可汗是國朝這邊多方討論之後扶持上去的。
為他挑選的大閼氏還沒動身呢,萬一嫁過去之後沒兩年就守了寡,到時候連王子都來不及生,這?
雲風篁心念轉了轉,說道:“陛下,既然如此,這皇子的人選,最好-性-子柔和,能夠跟公主相處和睦才是。不然的話,傳到韋紇,隻怕可汗反而不安。”
見淳嘉微微頷首,她再接再厲,“而且出身不能太低,否則的話,可汗隻怕也不能安枕。”
皇帝覺得很有道理。
貴妃於是繼續進言道:“年長些的男子懂得疼人,像陛下,不就十分心疼妾身麼?故此,年歲尚小的皇子,就毋須考慮了。”
是的,她打算推薦三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