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毛筆在麵前的宣紙上遊走,一個個蒼勁有力的文字躍然於紙上,導播也適時地將鏡頭切換到了李白這裡。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
一首行路難漸漸完成,在最後一個海字出現的那一刻,觀眾們都忍不住拍手叫好起來!
他們看著屏幕上出現的詩句,一個個開始默念起來。
至於國外的觀眾們,他們雖然不懂漢字,但係統非常貼心的給他們翻譯成了他們能看懂的文字。
特彆是為了其中的意境還進行了信達雅的改變,並不是直接意譯的。
隻是李白一共寫了六句,在翻譯成國外能看懂的文字之後變得有些長。
“臥槽,這個夏國人才明明沒寫多少字,為什麼我這裡看的翻譯有那麼長?”
“這是夏國文字傳播信息的效率太快了,所以翻譯過來之後文字長度長了不少,不過係統有進行翻譯上的優化,讓我們能原本的感受原文意境。”
“不是,這麼長的一段,原文居然這麼短,夏國人在看到這首詩的時候真的能明白是什麼意思嗎?”
“好!一開始有寫自己心中的茫然和對現狀的絕望,用周圍的景象來隱喻自己現在所受到的困難和心中的憤慨,最後一句的時候又給人一個反轉,表達了自己終有一天會實現自己的抱負。”
“好優美的文字!”
就在觀眾們正在欣賞詩詞的時候,趙鴻的麵前卻出現了一個提示。
【作為領主代表,您可以為這首詩進行注解,並且交代創作背景,以方便讀者代入,注解僅限作者本人經曆,超出內容將會屏蔽】
趙鴻眼前一亮,他原本還在想,若是觀眾們不了解李白的經曆,那麼這首詩的共鳴效果就會打個折扣。
畢竟不管是台詞還是詩詞,在沒有背景支持的情況下,是達不到最佳的狀態。
就好像有一些小說的角色台詞,如果單拎出來會有些尬,但在恰當的時候
出現,卻能成為名場麵!
趙鴻沒有多廢話,直接動筆在麵前的麵板上開始書寫。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長安元年出生,五歲便可誦六甲,十五歲就有詩賦多首,好劍術,喜任俠.....天寶元年,四十一歲供奉翰林.....”
“天寶二年,李白嘗奉詔醉中起草詔書,引足令高力士脫靴,宮中人恨之,讒謗於玄宗,玄宗疏之,後玄宗賜金放還.....”
趙鴻洋洋灑灑的寫了一大段,儘可能的將李白的一生都寫出來,隻是涉及到其他曆史人物的時候他就稍微謹慎了一些,避免被係統屏蔽。
但這也已經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