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就是個炫技的舞台。
相比較吳青楓版本,沈良更喜歡林君傑的處理方式,給人一種波瀾壯闊的感覺。
吳秦楓的版本因為後麵降key了,導致聽的時候,情緒一直卡在那兒,很彆扭。
當然,青楓的嗓音更適合《起風了》,給人一種清澈流暢的感覺,就像夏天的風拂過青色田野,舒服,又帶著少年的追憶和淡淡的憂傷和一點點遺憾。
沈良私底下練了無數次,最終還是決定現場live用林君傑的方式…
發單曲的話,貼近吳青楓版…
肯定要發單曲…
都出了現場live版。
之後發專輯的話,再收一遍。
哦,華辰宇演唱的是《雙截棍》…
嗯,周揭倫的《雙截棍》。
《雙截棍》之所以難改不僅因為它已經成為整個華人流行文化圈裡的經典,從技術上看也是非常之飽滿且緊湊的,改編者很難順著原曲的方向繼續發力,但調整方向的話又難以和原作既有詞曲合理銜接。
華辰宇和他的團隊不管這些,直接按照既定的框架改編。
先來一段鋼琴+吟唱,緊跟著的就是rap,再接上一段高音,或者戲腔或者無意義的純高音,收尾的時候再來一段吟唱,最後羞澀一笑…
這種改編思路可以很有效回避了原曲定勢,用弱處理實現了反差,超越聽眾心理慣性;
因為中間的副歌幾乎用的原調,並不會破壞大眾對經典的認知。
加上高音,則可以彰顯唱功,給人一種超越原版的感覺…
至於歌曲原有的思路…
那就不是他考慮的事情了!
所以,很多人不喜歡他改編——改變原唱的意境,跟這首歌已經沒有什麼關係了,這算是什麼改編?
帶有一種有意為之故意炫技的做作和尷尬,完全不能體現原作品創作者的心境和感情!
簡單來講:前後拚接,勉強稱上一句讓人耳目一新,但回歸歌曲本身,已經改得和歌詞精神內涵無法統一了…
《雙截棍》就是典型…
但現場反應很激動…
華辰宇的現場確實不錯,加上《雙截棍》原版的編曲就很牛逼,他現場演唱,故意加快了說唱節奏,給人了一種戰栗感…
然後沈良上場了。
燈光漸亮,他穿了銀色上衣+灰色牛仔褲,笑著對台子的觀眾做了個噓的手勢,等現場安靜下來,一片寂靜中,鋼琴聲音響起,接著是二胡…
然後沈良開唱‘這一路上走走停停,順著少年漂流的痕跡~邁出車站的前一刻,竟有些猶豫~不禁笑這近鄉情怯,仍無可避免,而長野的天,依舊那麼暖,風吹起了從前~’
升調‘從前初識這世間,萬般流連,看著天邊似在眼前,也甘願赴湯蹈火去走它一遍~’
第一遍娓娓道來,用的技巧更多是真假音轉換…
第二遍伴隨著鼓點的加重,情緒慢慢往上推,到了那句‘措不及防闖入你的~笑顏~’,‘笑顏’兩個字直接用真音頂到的嗨c,加上咽音輔助,使聲音泛出鋒利的金屬光澤。
然後一整段的副歌都用了嗨c以上的唱腔~不過,到了‘晚風吹起你鬢間的白發,撫平回憶留下的疤~’又降調,但依然都是假音…
一般這麼唱,意味著之後還有一段高潮!
果然,最後一遍‘我仍感歎於世界之大…’直接高音強混到底,連續的c5咬字…
最後收尾,一段鋼琴音,沈良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