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鈺沒再到處亂跑。
因為她發現周母縱然還算靈光,但各項身體基能在倒退。
周母是家裡隱形人,平時不吭聲,卻很重要。
從接周母來隨軍,她就為喬鈺分擔了不少壓力,也讓喬鈺有足夠多的精力到處浪。
臨到周母老了,喬鈺作為兒媳,自然想多留點時間在她身邊。
老實待在家裡,就導致軍區醫院老是有人登門。
就這麽磕磕絆絆過渡到九十年代。
九二年,掛在周二妹名下的諮詢調查事務所和安保公司,專為退伍軍人提供就業方針的地方,得到國家的大肆表揚,周二妹也成了電視上采訪的傑出女企業家。
安保公司主要是接洽喬鈺投資的影視作品,保證劇組安全,現在已在盈利階段。
至於諮詢調查事務所,開展之初,是為人民群眾尋找丟失雞鴨或是財產之類,現在已經在接丟小孩丟老人的單子,總體來說,不算虧損太多。
周軍出了書,關於一百道美食的做法丶鑽研和心德。
如今很多地攤一擺起來,飯館也接連開起來。很多廚方不再是秘密,拚的是個人手藝。廚師的劣勢逐漸展露頭角,出一本美食做法和心德,一經出版印刷,得到瘋搶。
有人感慨周軍的大公無私,研讀每個廚方;有人則謾罵周軍破壞市場,斷了很多財路。當然,後者明顯是同行中傑出的。
他們罵不了多久,紛紛效仿周軍的行為。
但有玉珠在前,後續出版的,顯然不儘人意。尤其是周軍出版的書籍裡沒藏私,其他人多少有保留。
群眾的眼睛不是瞎的,實踐做出來的菜也都是真材實料。
周軍在群眾心中的形象更篤定了:光明磊落,不藏私!
之後周軍再出書,也遭一頓瘋搶。
當中,最屬家裡孩子們最興奮,抱著周軍出的書到處炫耀:這是我大哥/爸出的書!厲害吧!
當然,隨著群眾的思想變遷,小攤改鋪子,進一步擴大生意範圍,城市建設也愈加規範。
當初,周家幾個小的聯手買的幾排院子,在商業街的規劃範圍內。拆遷啦!
不同於小地方隻給幾萬塊錢打發,京市讓拆遷戶自己選,是要錢還是鋪子。
周家當然是要鋪子!
大偉一個靠吃軟飯,小勇一個靠親媽投資的,終於迎來春天。
手頭不差錢了,終於不用摳摳搜搜過活了!
九二年年底,大雪紛紛,張戰來京市的同時,一排吉普駛入軍區大院。
喬鈺早早得了消息,裹著大衣帽子和圍巾,將整個腦袋圍得嚴嚴實實的,隻露出一雙骨碌碌的眼。
她看到白茫茫的雪地裡,一排排吉普漸行漸近,最終停在她跟前。
第一輛車上走下來一道頎長的身影。
“小妹。”
這道聲音宛如天籟。
喬鈺朝張舟奔去,後者也展開雙臂,穩穩地接住了她。
二人衣服穿得多,也厚重,張舟差點沒穩住她。
兄妹倆堪堪穩住身形。
喬鈺鼻頭一酸,道:“二哥!”
戴著手套的手,撥開她頭上的雪。
張舟溫柔道:“小妹,二哥回家了。”
張戰和老周是同年的,張舟要比二人小兩歲,如今也是六十一了。
張戰最近幾年在港城和做慈善間來回搖擺,身上穿得時髦,也有了土大款的氣質,在喬鈺看來怪埋汰的;老周看著像四十多的,在喬鈺時不時給家人內調下,老周身體很健康,在家中話不多,卻是最沉穩的。如果有喬鈺降服不了的人,老周鎮壓更駭人。
實際上,沒有喬鈺降服不了的人,自然沒有老周出場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