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間深深的川字紋,讓本來清秀的長相,變得愁容滿麵。
此人便是遲貞的師傅蒙懷仁。
遲貞打開食盒,將飯菜擺到桌上,然後一把順走蒙懷仁手裡的書。
“師父,吃飯啦!醫書哪有看得完的?”
此時的遲貞天真無邪,活脫脫一個十來歲小姑娘,一點都沒有冷麵女俠的樣子。
蒙懷仁看著徒兒剛剛有些起色的雙眼,歎了一口氣。
“不多看些醫書,怎麼治好你的病?味覺嗅覺也就罷了,眼睛看不見,等我死了你怎麼辦?”
“又不是完全看不見,能看到一點模糊影子了,時間長了總會好的。”
遲貞心裡有數,她的眼睛八成是治不好的。
在她的記憶裡,好像從記事起就一直處在黑暗中,所以對光明的追求遠沒有蒙懷仁那麼執著。
瞎了這麼多年,過得也挺好的。
蒙懷仁搖頭,他苦心鑽研數年,好不容易讓徒弟能看到模糊的紅影,徒弟卻一點兒都不上心。
他除了加倍努力製出新藥,沒有其他辦法。
他不想在入土之前,看到他的徒兒還是一身紅衣。
紅衣送孝,多麼可悲!
蒙懷仁操心不已,作為當事人的遲貞卻轉到彆的話題去了。
“師父,山下來了很多江湖人士,都是去硤州百裡閣參加試劍大會的。大家都說武聖劍重現江湖,要去一睹風采,我怎麼從來沒有聽說過這把劍?”
蒙懷仁雖然隱在深山,對這件事也有所耳聞。
“江湖上每隔幾十年就會傳出有門派得到武聖劍的流言,據說寶劍氣若寒冰,色如濃墨,削鐵如泥。可直到現在,也沒有誰見過真劍。”
遲貞從他的話裡,聽出其他的意思。
“師父好像知道武聖劍的來曆,究竟是一把什麼樣的劍呢?”
山裡的夜很黑,茅草屋裡一燈如豆,蒙懷仁想起了年輕時,在皇宮裡做內侍時聽到的傳聞。
相傳三國時期,尚未稱帝的劉備,派兵開采了金牛山的鐵礦,然後鑄造了八柄寶劍,全都是三尺六寸長。
除了一柄留給自己,其餘七柄分彆賜給了太子劉禪、梁王劉理、魯王劉永、丞相諸葛亮、二弟關羽、三弟張飛和常山趙子龍。
每柄劍都賜了名字,並由諸葛亮刻在劍上。
關羽武藝超群,人又忠義,被世人尊為“武聖”。
江湖上流傳的“武聖劍”,就是他的賜劍。
因為沒有人見過真品,具體的劍名也無從得知。
時間轉眼到了建安二十四年,蜀軍與吳軍大戰,關羽敗走麥城,與長子關平雙雙被俘。
關羽在臨死之際,不忍心兄長所賜之劍落於敵手,逼不得已,將劍丟進了浩浩長江,之後和關平一起被斬首。
關羽的部將裡麵,有一名小校水性極佳,趁吳軍不備,跳到江中,橫跨到對岸暫避。
等吳軍撤退以後,他又潛入落劍之處,在水下來回搜尋數次,終於把關羽的賜劍撈了上來。
聽到小校潛入水中撈劍,遲貞覺得自己也能做到。
“師父,您教徒兒的魚息術我都練了好幾年了,若是當日潛入江中的是我,肯定撈得比他還快!”
蒙懷仁苦笑,他哪有本事教遲貞,他的本事隻夠自保。
“那是你聰明,師父哪有本事教你?”
名為師父,遲貞的武藝卻沒有一門是他傳授的。
他能做的,就是在遲貞練武的時候,在邊上給她讀秘籍。
遲貞能有這麼高的武學成就,得益於她超乎常人的武學天分,除了領悟能力強之外,還能舉一反三。
不僅如此,她還有過耳不忘的能力,隻要聽過一遍,就能把內容背到九分。
“哎呀,師父!”遲貞抓住蒙懷仁的袖子。
“徒兒眼睛看不見,不是師父幫著念,徒兒怎麼知道書上寫的什麼?又怎麼能學這麼快?”
蒙懷仁搖頭。
“師父在研究醫術方麵,若是有你一半的天分,早就把你的病治好了,也不至於現在……”
遲貞見師父又要提到自己的病情,知道一時半會兒結束不了,趕緊轉移話題。
“師父,那個小校後來怎麼樣了?”
蒙懷仁果然不再提,說起後麵的事。
小校撈上賜劍之後,追上劉備大軍,準備把寶劍交還給劉備。
劉備與關羽結義情重,感念小校的忠義,升他為中典軍,將寶劍賜給了他,並附贈了許多金銀財寶。
之後,劉備為報關羽被殺之仇,親自率領大軍數萬伐吳,兩軍先後在巫地、猇亭等地方決戰。
劉備報仇心切,不顧手下將官的建議,在巫峽、建平、夷陵一線建起了幾十座營寨。
由於建了太多營寨,戰線被拉長,駐守兵力分散,給了吳軍可乘之機。
正值夏季,酷熱難當,吳軍大將陸遜下令火燒連營,並派兵切斷蜀軍後路。
一時間,蜀軍四十餘座營寨全部被破,潰不成軍,劉備下令全線撤退,連他劉備都差點被生擒,僥幸逃到了永安城。
吳軍大勝,成就了曆史上有名的‘夷陵之戰’。
兵敗之際,小校心灰意冷,決意步關羽後塵。
他抱著象征著忠義的寶劍,毅然決然地沉入江中,最後溺斃於水下。
時間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七百多年,寶劍隻剩傳聞,不見真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