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門鈴第五次響起時,梁襲無奈的掛上書簽,合上書,穿上拖鞋到正門。現在不用貓眼,門邊的顯示器告訴梁襲,按門鈴是一名四十歲左右的男子。。。從男子打扮來看,應該是一名流浪漢。英國利福保障比較完善,多數流浪漢有其本人的原因,而此人骨瘦如柴,衣裝襤褸,頭發已經臟的打結,完全不在意自己的外表,極有可能是一名癮君子。
梁襲走回來,從自己口袋裡拿出幾張鈔票。這類人拿到保障救濟金通常會揮霍一空,將每個今天當作最後一天過。雖然不喜歡這些人,但梁襲也不吝嗇給他們提供生存上的幫助,此外從監控可以看出此人膽子較小,雙手空空,身上沒有藏匿武器。
梁襲打開門,男子後退一步,手扶住扶手,局促不安又不失禮貌道:“先生你好。”
“你好。”
男子拉開散發出臭氣的破爛夾克,拿出一封雪白的信件:“有人讓我把這封信交給你。”
梁襲沒接信封問:“什麼時候?”
男子回答:“就在剛才,十分鐘或者更長一些時間。我在一條街外排隊領麵包,一位戴禮帽和口罩的先生問我想不想賺點錢。”
是自己到偵探社後不久的事。梁襲明接過信件,將自己手中60英鎊遞給男子,男子猶豫一下,還是接過鈔票,向梁襲道謝。
“沒關係,請善待自己。再見。”梁襲目送男子下樓後關上了門。即使是麵對這樣的人,梁襲也不想失去禮貌,或許這就是虛偽,因為在心中梁襲是看不起他的。
梁襲對著燈光先檢查信件,主要是檢查信件內是否有物品。如果是粉末狀物品,那必須報警。不過信件隻是信件。梁襲打開信件,裡麵除了一張大倫敦區地圖外彆無他物,大倫敦地圖不僅包含了市區,還包含了距離倫敦城郊十公裡內的郊區。
這是什麼意思?梁襲觀察紙質地圖,這地圖九成五新。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除了折痕之外,地圖上有不是很明顯的人為痕跡。這是很普通的行政地圖,每條街,每個小公園,每條小巷都在上麵。因為重要程度不同而使用深淺不同的字體來標注。密密麻麻的文字配上密密麻麻的建築,讓人一看就頭大。
唯一提示的信息是在地圖的上方有幾個廣告剪紙數字:27、13、35。不是經緯度,也不是街道代號,是什麼呢?不少人收到類似的東西研究一會後會扔到一邊,順便說一句神經病。而偵探的直覺告訴梁襲,這地圖內藏有東西。推理一:一個不在乎自己形象的流浪漢去領取免費麵包,說明他很餓。推理二:這種天氣排隊的人不會很多,放棄排隊的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錢給的比較多。推理三:這位流浪漢雖然臟臭,但屬於流浪漢中性格較好著,多是因破產,妻離子散,精神頹廢自暴自棄者。對方是偶然找到這樣的流浪漢,還是選擇這樣的流浪漢?推理四:送信的時間。按照計算,對方看見自己進入偵探社之後,再去尋找合適的送信員。
這人不是非常有錢,但具備一定刑偵知識。梁襲逆光和順光觀察信封和地圖,隻有流浪漢拿捏信封時留下的油脂。梁襲拿出一罐磁粉,這是碳粉和鐵粉的混合品,是提取指紋的專業道具。雖然不知道有沒有保質期,雖然不知道放了多久,但梁襲相信還能用。使用之後梁襲確認,除流浪漢外,沒有指紋在信封和地圖上。
地圖背麵一片空白。梁襲拿了地圖回到搖椅上,雙手展開地圖慢慢的看著。看了幾分鐘後,梁襲撥打菲奧娜電話,菲奧娜接電話:“說。”她忙時候話少,直接點題。她閒著時候總會先調戲上兩句。
梁襲道:“我手中有兩張地圖,能找到其中的不同處嗎?”
菲奧娜:“你問這個問題是不是侮辱我?掃描兩幅地圖,從網絡下載一個對比軟件,由軟件來比對地圖。”
梁襲想了一會:“掃描的意思是拍照?還是複印機那種掃描?需要什麼軟件,手機還是電腦?”
菲奧娜道:“你首先需要一個外接掃描器,照片也可以,但是對照片的要求比較高。你說的地圖,是不是密密麻麻的那種紙質地圖?”
梁襲回答:“是。”
菲奧娜歎氣:“這樣吧,中午你請吃飯,我來搞定。”
梁襲道:“我現在隻有一份地圖,我不想出門去買第二份地圖。網絡是萬能的哦?”
菲奧娜:“網絡是萬能的,但不是十萬能。”
梁襲走到窗戶前,撩起窗簾看外麵的寒雨,也不知道去哪找同樣的地圖,思索一會道:“要不吃晚飯吧?”白天實在不想出門,不想因為這詭異的地圖破壞自己一天的好心情。
菲奧娜:“晚上我要吃鵝肝。”
“行。”梁襲問:“你能不能順便弄一份樣本地圖?”
菲奧娜無語許久:“把你手上的地圖拍照發給我。”也就是梁襲,換了彆人這麼麻煩分分鐘弄死他。梁襲不同,梁襲這個電腦小白在菲奧娜眼中是笨的可愛,懶得有型。
……
中午下樓到餐廳吃午飯,今天餐廳客人不多,和服務員與老板聊了一會,確定根本沒有收購這屁事。吃完午餐本打算回去小睡一會,卻接到了貝克的電話,說過來接他。
梁襲回答:“今天我哪都不想去。”
貝克道:“恐怕不行,因為受害者的緣故,警探一定要見你。”
梁襲道:“自從出名後,很多人要見我。”
貝克道:“不,不是一回事,我馬上到。”
在伯寧街附近有一個流浪漢之家,不屬於官方性質。類似喂流浪貓狗,喂的次數多了,附近的流浪貓狗數量就會增多。慈善機構於是順勢建設了一個流浪漢之家。實則就是橋墩邊的橋洞。慈善機構的人做了排水,設立了幾個鐵桶,送來了一些木材。每天他們會在這裡分發食物,流浪漢還可以領取衣物。
即使如此也隻有基本的生存配置。為什麼慈善機構不建設一些鐵皮屋,免費提供水電暖氣呢?畢竟沒幾個錢。這是社會管理問題,原則上必須讓不勞動,不工作的人生活水平不如工作和勞動的人。隻保障溫飽屬於人道主義援助,給的太多就是不尊重其他人。
諸如德國女性特殊工作合法化後出現一個社會問題。問題不在於工作本身。問題在於傷害了正常工作,尋求認同和追求自尊自強的女性。一位普通女工一周收入相當特殊工作者一天的收入,這種貧富差距收入很可能導致女性不滿,轉而進入這個行業。
在社會學中有這麼一個理論,大概意思是:需要幫助窮人活下來,但不能讓窮人過上好日子,否則未來大家都會變成窮人。在歐洲這些發達國家,隻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生活就不會很差。最少保證他們比每月領救濟金的人生活過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