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諶在太極門外死諫一事,所掀起的風波與震動,比韓青想的要嚴重多,畢竟在此之前,他一直領兵在外征戰,其實對虞都的種種,尤其是藏在暗處的了解不多。
但在虞都的,尤其是在中樞的,卻清楚一些事情有多厲害。
隸屬衛尉寺的糧倉出現虧空,這還好說些。
大概率是中飽私囊,徇私舞弊了。
可武庫就不一樣了。
倒賣軍械武備,這可是殺頭的死罪!
關鍵是這些流向何處了?
是私自購買?
是勾結叛軍?
是勾結國敵?
還是另有他人?
有些人想到這裡,除了懼怕沒彆的了。
“才一樁武庫、糧倉虧空案,一個個反應就如此大?”彼時的大興殿內,楚淩丟掉所持密奏,眼神冷冷的說道。
“這要是把彆的事抖落出來,對地方展開嚴查,那一個個是不是就該說,大虞社稷走到頭了啊?”
李忠的腦袋低垂著,根本就不敢多說彆的。
虧空。
這是擺在楚淩麵前,必須要解決的棘手難題。
一場持續三載的動蕩,在前線的仗是打贏了,但也是這樣,使得大虞從中樞到地方,出現了
很多問題。
人心,是最經受不住誘惑的。
尤其是手裡掌著權的。
這也是為什麼楚淩不急著插手朝政,而是以這樣的方式來攪動變化,楚淩要以此把一些濃瘡擠破,繼而在鬥爭中把問題解決了。
如何把皇帝做好了?
答案很簡單。
把自己該做的做了,剩下的交給信任的人,有能力的人去延伸,在這之後將大方向把持好,就夠了。
楚淩第一次舉起屠刀,就是要名正言順的殺一批人。
唯有鮮血橫流,方能震懾四方。
這也是為什麼,楚淩要費儘心思的,讓劉諶擔任衛尉卿的原因,因為隻有這樣,才能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聚焦過來。
而為何選擇在兩宮頒詔選秀下,讓劉諶將此事捅出來,原因也很簡單,楚淩要叫一些人知道,做選擇前先想好後果。
選錯了,那就可能是死。
“頒詔吧。”
楚淩撩撩袍袖,看了眼李忠道:“給衛尉卿劉諶頒詔,著他嚴查此案,就叫錦衣衛協辦,衛尉寺也好,北軍也罷,包括其他有司,凡是與此案有牽扯的,逮捕嚴審,朕要知道武庫的軍械武備,糧倉的儲糧,究竟都流向何處了!!”
“奴婢遵旨!!”
李忠當即作揖道。
大興殿的氣氛陡然而變。
“你們,跟咱家走一趟。”
出殿的李忠,冷著臉,對殿外一隊羽林沉聲道。
“喏!”
這隊羽林喝道。
而鬨出的動靜,叫在操練的宗衛,一個個全都生出驚疑,甚至鬨得動靜太大,都驚動了在值房處休息的勳衛。
“天子這是要嚴查武庫、糧倉虧空啊。”
“看架勢是這樣的。”
“究竟誰如此膽大包天,居然敢把主意打到這上麵啊!”
“不清楚啊。”
而在這道道議論聲下,李忠領著一隊羽林,行色匆匆的朝衛尉寺趕去,他隻知道一點,這道詔書一經頒布,必將震動朝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