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聽她這麼一說,暗襯莫非自已格局還是小了?
“柱子也不行?”
張海杏抿著笑點頭。
“怎麼說呢,隻有六七分吧,距離真正的譚家菜,其實差了很多。”
“我猜柱子的爺爺,並沒有學到真正的傳承。”
陳鋒歎口氣,沒辦法,文化習慣如此,傳子不傳女,傳內不傳外。
華夏很多古代技術都是如此。
早在先秦時代,我們就發明了“複合件鑄造技術”、“鉻鹽防氧化層”的技術,但這種領先歐美兩千年的高端冶金技術居然斷絕了!
類似的技術還有很多。
“難怪你嘴這麼挑。”
過了一會,院子就響起了棍子拍打衣服的聲音。
陳鋒、陳莉出來一看,發現是郭春花和周清,她們在洗衣服。
“娘,我幫你洗衣服!”
陳莉十分積極上前,準備玩水。
周清嫌棄道:“去,去玩你的玩具去,少給我添亂。”
陳莉很委屈。
“娘,我真想幫你啊。”
老太太拿著凳子過來,說道:“你肚子大了,就彆忙活了,我來洗吧。”
周清笑著說道:“娘,哪有這麼金貴。”
陳莉沒能實現玩水的願望,隻好來找張海杏畫畫。
晚上沒有電視機、互聯網,那是真的無聊。
陳鋒也拿出紙和筆,開始按照自已腦海中的國畫技巧,進行驗證性的繪畫。
新發電廠啟動後,這邊晚上的電燈關閉頻率就降低了很多。
這個晚上沒有停電。
十點多,陳莉打瞌睡,洗完腳就上床睡覺。
陳鋒畫到了十二點,才慢悠悠上床。
第二天,吃完了早飯,護送老爺子去街道辦,申請把前院的空地改成集體魚池。
對於大院挖魚塘,讓全院獲得一個集體的魚肉來源,街道辦全力支持。
甚至王主任還想要推而廣之。
不過想要順利推廣,還要看這個魚塘的經濟效益。
百姓心裡都有一本賬,要是魚塘的經濟收入超過自家種菜,他們肯定都是願意的。
“小鋒,你讀書多,你們院子的魚塘大概可以養多少魚?”
陳鋒也隻能通過自已在圖書館看到的漁業知識做一個推測。
“如果定期投喂一些稻草、麥稈之類的,大概100尾左右。”
一畝魚塘可以放養400至600尾草魚,搭配混養鰱魚200尾、鯉魚50尾。
前院麵積不大,繞著回廊邊挖,留出走道,最多挖開100平米左右。
100尾魚,基本是極限了。
“才一百尾,那就算了。”王主任放棄了。
一年獲益最多三十多塊錢,分下來的收益,還不如他們各家種菜,畢竟韭菜、白菜可以多次收割。
回到院子,就看到附近院子的小屁孩都來了,全都在水溝裡玩水。
不知道誰想出了一個放船的主意,陳莉他們幾個一個個拿著折疊好的紙船放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