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宮中災厄,得喜乃解?(1 / 2)

寒門國舅 天子 4517 字 4個月前

第133章?宮中災厄,得喜乃解?

太醫仲蘭還是被叫了過來,由覃昌在前引路。

仲蘭在路上就聽覃昌提及有關李孜省讖言萬貴妃病情不妙之事,所以他一來,便“噗通”一聲跪到了地上,不斷向朱見深磕頭。

朱見深斥問:“你這算什麼意思?來找朕認罪的嗎?”

“回陛下。”

仲蘭戰戰兢兢,聲音中帶著一絲哭腔,“萬妃娘娘的病,雖已有好轉,但前景仍舊不明朗……昨日臣說得不夠詳細,引起陛下的誤會,今日臣特地前來請罪。”

“果然如此,果然如此!你們這群庸醫,讓朕怎麼信任?難道朕是那種諱疾忌醫之人,是……不跟你們……講……講道理的嗎?”

朱見深氣得渾身發抖。

甚至說話都有些結結巴巴,這也是他的老毛病了,幼年時留下的,一著急就容易口吃。

覃昌生怕這件事牽扯到自己身上,趕緊道:“陛下請息怒……貴妃娘娘的病,畢竟在好轉中,實在不必太過擔憂。”

朱見深怒道:“連上天都示警了,朕才知道不過是空歡喜一場罷了!難道非要到朕的萬侍不在了,伱們才會如實相告?隻是為了讓朕放寬心,你們就連當醫生的原則都不顧了嗎?”

“臣知罪,臣知罪。”

仲蘭此時除了磕頭,什麼都不會。

朱見深突然想到什麼,目光熱切地望向李孜省,道:“愛卿,你趕緊推算一下,若是此時以東宮大婚衝喜,是否可解此危難?”

本來他這個皇帝都快把兒子的婚事給忘了。

但突然得知自己女人的病情好轉隻不過是曇花一現,甚至很有可能是回光返照,他瞬間又把工具人兒子的婚事想了起來,就像東宮大婚純粹隻是為了衝喜,讓萬貴妃轉危為安而已。

李孜省麵色謹慎,搖搖頭道:“臣暫時推算不出來,不過以臣估計,乾係或並不大。一切都在於初九那場邪霧。”

此時的李孜省也想明白了。

如果張巒沒有神通,單純就是胡說八道,那初九的大霧肯定不會發生,關於萬貴妃病情的讖言也就純屬扯淡。

但要是初九真發生了大霧,張巒有如此大神通,那其所說的萬貴妃的病情,幾乎便是無可置疑……

萬貴妃必死無疑!

不是正麵,就是反麵。

他李孜省似乎已經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畢竟現在連太醫院的人都不得不承認,有關萬貴妃病情大為好轉的說法,單純就是為了安慰皇帝,其實已經算是被他不幸言中,就算初九不發生大霧,旁人也不能說他是在信口開河。

朱見深一屁股坐回龍椅上,雙目無神,呢喃自語:“怎會如此?怎會如此啊……萬侍命裡活該有這一劫,且難以渡過嗎?”

韋泰這時才從陰影處鑽了出來,近前後恭聲說道:“陛下您莫要太過著急,李仙師不也說了,隻要初九那場邪霧不發生,貴妃娘娘的病也就無大礙了。”…。。

朱見深一臉沉重地道:“話雖如此……初九日,朕豈能輕易出宮?朕要留在安喜宮,陪在萬侍身旁。”

覃昌趕忙勸阻:“陛下,萬萬不可,已經定好的大祀,若是中途取消,會不會……”

本來就已經等著上天來審判萬貴妃了,您再戲弄老天爺,說要祭祀結果又爽約,那不是逼著上天降下神罰呢?

“對,對,朕不能觸怒上天。”

朱見深恍然大悟,急聲道,“再去傳旨,這幾日讓參加大祀之人全都齋戒,一直到初九前,儘可能不殺生!要讓上天感受到朕的誠意。”

“是,陛下。”

覃昌雖然覺得如此做太過折騰,但為了照顧皇帝心中那一股執念,他並沒有提出反對。

“東宮選妃之事,進行得如何了?”

朱見深似乎想要抓住最後的救命稻草,對於兒子的婚事開始上心起來。

覃昌道:“三位應選的小貴主,昨夜留在了清寧宮,預定今日午後,太子會親自前往清寧宮,向太後請安後,就將做最後的遴選。”

“要快。”

朱見深道,“朕希望宮中災厄,得喜乃解。”

……

……

臨近中午時分,麵色蠟黃,雙目布滿血絲的鄧常恩,拖著疲憊不堪的身軀入宮,要求前往乾清宮麵聖。

“鄧仙師,看您如此憔悴,想來是為國事日夜操勞,實在令人敬佩哪!”

負責引路帶他前往乾清宮的執事太監還在那兒拍馬屁。

鄧常恩臉上露出誌得意滿之色:“為人臣子,這是應該做的。”

就這麼大咧咧領受了他人恭維。

倒也不是鄧常恩沒有自知之明,而是他昨夜的確是在“操勞”,叫上趙玉芝等道士,一起商討到半宿,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終於算是整理出一份有關國運的推算,本來打算早點送進宮,但不知覺間起來晚了。

這份整理出的國運預測書,總結起來就八個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至於萬貴妃的病情,那一定是轉危為安,未來身體康健!

辦法,誰讓昨夜宮中傳出消息,說是太醫院會診後斷定萬貴妃的病已經渡過了危險期,剩下隻待靜養了?

見風使舵什麼的,這不正是當朝這群自詡道士,實則神棍的人所擅長的技能麼?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