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夜裡的事情你聽說了吧,寧華公主那邊你好好安撫一下,再給她挑處地方,烏家為海上剿匪立下汗馬功勞,這次又替朕接下寧華公主,萬不能委屈了烏家。”
皇後一驚:“陛下,烏家可是叛臣,根本上始終是大齊,這樁婚事臣妾是存疑的。”
朱允看著皇後,嗤笑道:“你心中存疑的事情還少嗎?這次皇兒們的親事你費心了。”
程皇後啞口無言,一眼望過去,皇帝的眼神深幽,臉上卻沒有任何表情,隻是望著她。
這一眼,仿佛看透了她心中所有的盤算,她不禁戰栗起來,迅速說道:“寧華公主不遠千裡而來,臣妾自不會讓她受委屈,會好生挑選一處好些的宅子。”
“寧華公主身邊的人折損大半,如今貼身的人隻剩下六人,那桑奇其後還要返回大齊,滿打滿算隻有五個貼身伺候的,她雖是嫁到大齊出身嫁到烏家,大楚的規矩也要學。”
烏家人花了五年時間才適應在大楚的生活,從飲食習慣、服飾、禮節完全大楚化。
寧華公主初來乍到,看著是比一般的大齊女生溫婉,但和真正的大楚女子比起來仍顯得清冷,倒像個女先生。
朱允對她的感觀其實不錯,但必定不能成為兒媳,烏家聽說要迎娶這位大楚公主的兒媳也沒有反對,可以說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臣妾聽聞這樁婚事是這位公主自己求來的,陛下就不擔心其中有詐?”程皇後說道。
朱允手指輕曲,叩在桌麵上,抬眼看著皇後。
皇後今天被皇帝的幾束目光刺得心頭不安,忙說道:“烏家投奔大楚後立下功勞無數,臣妾沒有彆的意思,隻是擔心這位寧華公主心存叵測,害得陛下痛失良臣。”
“皇後有心了。”朱允的語氣淡得很,抬眼,狹長的眼眸極其鋒利。
程皇後身子一軟,不敢再多說,接下來是皇帝安排什麼,她就說什麼,更不敢再提彆的。
從坤寧宮出來,朱允的神情明顯變得不耐煩,丁公公看得忐忑,就見到皇帝朝右手邊走了幾步,突然又折回來,丁公公一看,心中有數,那邊是那位的宮殿。
朱允終究是甩開手,直接奔著禦書房去:“宣高妄和沈渡。”
沈渡,大理寺卿,大楚的活閻王。
高妄和沈渡一前一後來到禦書房,朱允大手一揮免了他們的禮:“直接說。”
“陛下,昨夜的兩名活口拒不交代,但臣在他們身上發現了與此前圍場死士一樣的刺青圖案——正是倭國死士,”沈渡說道:“臣以為是倭國所為,意在製造大齊與大楚矛盾。”
高妄依舊是玉樹臨風的淡定模樣,聽到此,不禁笑開:“倭國最近實在不老實。”
“把人留著,”朱允道:“順便掐了對倭國的糧食供應,便說我大楚逢災遇害無餘糧!”
區區彈丸之地還想興風作浪,休想!